【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乙】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
作者:未知 文章ID:38838 浏览:
【原文】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①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②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④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得:体会。②卒:通“猝”,突然。③操:琴曲。④逃:隐藏。
【乙】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选自林嗣环《口技》)
【问题】
7.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B.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C.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D.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8.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志】在高山( )
(2)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4)群响毕【绝】( )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最妥帖的一项( )。(3分)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链接】《古汉语词典》对“辄”的解释是:①专擅,果断。②总是。③就。④却。
A.曲子每次弹奏,钟子期就能穷尽其中的趣味。
B.伯牙一弹琴,钟子期就能听出琴声所表达的心声。
C.每次伯牙弹琴,钟子期总是能听出琴声所表达的趣味。
D.每次伯牙弹琴,钟子期总是能深刻领会琴声所表达的心声。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11.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4分)
(1)伯牙“善”鼓琴体现在:【 】
(2)口技者的“善”体现在:①【 】;②【 】。
【参考答案】
7.(3分)选D得3分,选C得2分。
8.(4分,每小题1分)(1)志趣,心意,心思等。(2)北面(3)夹杂(4)停止
9.(3分)D3分,C2分,B1分。
10.(2分)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11.(4分)(1)(2分)【示例】
①伯牙琴技炉火纯青,能通过琴音很好地传情达意。
②想表现高山,便能用琴声体现泰山般的巍峨。
③想表现流水,便能用琴声体现江河的浩荡。
④能够用琴声形象地表现大自然的声音。
(2)(一点1分,共2分)【示例】
①表演的声音丰富多样
②表演的声音富于变化
③表演时能动静结合
④表演的节奏张弛有度
⑤使用道具简单
⑥表演能让宾客如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