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扇门

作者:周海亮  文章ID:38888  浏览:

【原文】
    那一扇门
    周海亮
    ①少年只有16岁。之前他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偷过郊区的苹果,偷过城市的盆花,偷过同学的铅笔和饼干,偷过邻居的茶杯和腊肉,还偷过大街上的自行车。他一次次被带进派出所又被一次次放出来。某一天,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悬崖勒马痛改前非了。
    ②他后悔,他想改,可是他已经挽回不了自己的声誉和尊严,他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朋友。他一出现总会引来一些异样的目光。少年并不记恨他们,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少年望着窗外,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阳光。】
    ③整整一个夏天,每天上午,少年都把自己关在家中,透过窗子看外面的树。他忍受不了寂寞,到下午时,他悄悄出去,在小区转一圈,吸两口清新空气,看两眼空中的飞鸟--他还是少年。人们一见着他,或扭过头去,或老远就避开。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少年不敢上前,不敢与他们对视--他失去了与任何人交流的勇气。他无奈,他自卑,似乎世界在他面前关起一扇门,又加上无数把锁。
    ④他垂着头慢慢地走,脚尖轻踢着一粒石子。没有阳光,少年却感觉到后背灼热。忽然有人喊他,是一位坐在凉亭里的老人。老人朝他招手:“喂,年轻人!”他抬头,一愣,不敢相信眼睛和耳朵。“您是在喊我吗?”他指指自己。“过来,年轻人!”老人说。他走过去,胆战心惊。他想逃离,可是却说服不了自己的脚步。老人叼一根没有点燃的香烟,摸着口袋,问他:“有火柴吗?”“没有。”“打火机呢?”“也没有。”说完,他急急地低了头,试图离开。“别急着走。”老人再一次喊住他,“去帮我取来打火机吧,我的家,你知道的。”
    ⑤他当然知道。老人与他同住一个单元,他住七楼,老人住一楼。“我的腿脚不中用。”老人笑呵呵地说,“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麻烦你帮我取来。”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可是那闪电转瞬即逝。“钥匙呢?”他问。“门没有锁。”老人说,“我从来不锁门的。住咱们这个小区,根本不必锁门。”少年心中又是一道转瞬即逝的闪电。少年飞奔而去,途中流下眼泪。一缕阳光从云缝里钻了出来。
    ⑥那扇看起来冷冰冰的防盗门果然没有上锁,他伸手轻轻一推,便开了。茶几上放着果盘,放着零钱,放着钥匙和打火机。少年抓起打火机,反身跑出屋子。
    ⑦老人点着了烟,郑重地对少年表示感谢。然后,他对少年说:“如果你有时间,如果你愿意,我们下一盘象棋,好吗?”少年当然愿意。他坐下来,聚精会神地和老人下起了象棋。不久,少年便败下阵来,可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凉亭外,阳光灿烂……
    ⑧少年后来成为一名警察,老人的身体仍然很好,闲时,他们仍然会凑到一起下象棋。他多次跟老人谈起那件事情,他说那天你故意不锁门,那天,你口袋里,其实装着打火机。
    ⑨老人只笑不语。问急了,老人就说:我忘记了,我真的忘记了。或许真如你说,那天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的;或许那几年里,我出门真的从不锁门;或许,那一天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一切不过是你的一个美好梦境。不过我认为,这一切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亲手推开了那扇门,而不是别人……
    (选自《经典小小说》)

【问题】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情节。(2分)
    19.分析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3分)
    20.文章最后一段说“这一切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亲手推开了那扇门,而不是别人……”结合文本,说说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感悟。(3分)
    21.本文以“那一扇门”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8.(2分)少年因为多次盗窃而后悔,却无法挽回自己的声誉(1分);老人让少年帮他回家拿火机,巧妙的唤醒少年的自尊,使其成为社会有用之人(1分)。
    19.(3分)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突出天气恶劣(1分);烘托少年内心后悔、自卑的心情(1分);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老人给予的温暖令少年走出阴霾作了铺垫(1分)。
    20.(3分)(1)老人的帮助、引导、激励是青年推开那扇门,产生变化的重要条件。(2)改变自我,内因是主导。如果少年没有改过自新的决心,不勇敢地走出生活的阴影,推开紧闭的心门,那别人的帮助也是无济于事。
    (可以从任一点探究,也可以从两个方面综合探讨。结合文本分析3分。)
    21.(4分)①一语双关。实指老人有意为少年未锁的那扇门,虚指:少年的心门。少年在老人的引导激励下,终于重启心门,恢复了生活的信心(或者别人厌恶他,不再信任他,对他关起一扇门,与他隔绝,或者老人主动接近他,巧妙地为他打开一扇信任的门,自信的门均可)
    ②揭示文章主题(或暗示文章主题),表达了勇敢地推开心门,就能走向光明的主题。③制造悬念,激发读者兴趣。(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先生为给事中①,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
  • 下一篇:高铁技术的博物馆
  • 【推荐文章】

  • 临江仙·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

    【原文】 临江仙 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① 陈与义 忆昔午桥②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 终南山

    【原文】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台,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

  •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原文】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皮日休(1)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

  • 峡中览物

    【原文】 峡中览物 杜甫 曾为掾吏趋三辅,忆在潼关诗兴多。 巫峡忽如瞻华岳,蜀江犹...

  •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原文】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姚合①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倚松听唳鹤,策杖望...

  • 长门怨二首

    【原文】 长门怨二首 李白 其一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

  • 【最新文章】

  • 今言当世之务者,必曰所先者,宽赋役也,劝农
  • 夜游宫
  • 古渡口,古河州
  • ①余幼时即嗜学。 ②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
  • 7.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
  • 喝点什么
  • 临江仙·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
  • 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少为县小吏,年十
  • 终南山
  •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中秋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
  • 江谧字令和,济阳考域人也。祖秉之,临海太守
  •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有改动)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情感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