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善举
作者:未知 文章ID:38962 浏览:
【原文】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问题】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B.母/卒三年
C.乡邻/给衣物
D.屋舍/衣物殆尽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心有【憾】( )
(2)母【卒】三年( )
(3)【方】悟母之善举( )
10.翻译文中下列句子。(4分)
(1)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2)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11.结合短文内容,说说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刘氏的“善”?刘家儿子最后“悟”出了什么?(3分)
【参考答案】
8.D
9.怨言
死
才
10.①晚上就在烛火下纺织,终年都像这样。(则、于烛下、竟、如是)
②为别人做(好)事,是作为人的本分,哪一个人不会遭遇紧急的事情呢?(为善、乃、本、缓急)
11.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直接描写刘氏的动作“以斗升相济”,“以己之衣遗之”,以及儿子不理解时的语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表现刘母的“善”;写乡里的对刘氏的评价以及刘母去世三年后刘家遭受火灾后乡里对刘家的帮助,和刘儿由开始的“憾”到最后的“悟”两个侧面突出刘氏的“善”。)
②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多给别人做好事的人,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会来帮助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助人为乐是一件善事,善有善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