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锁住一生的母亲
作者:三毛 文章ID:39380 浏览:
【原文】
为爱锁住一生的母亲
三毛
①我的母亲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
②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③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才知道再作一次评价。记得放学回家来,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母亲,突然脱口问道:“妈妈,你读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萨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母亲还是说不晓得。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我有些发怒,向她喊:“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回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④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那一条带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走来走去。大门虽没有上锁,她心里的爱,却使她心甘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
⑤我一直在怀疑,母亲总认为她爱父亲的深度胜于父亲爱她的程度。
⑥还是9年前吧,小兄的终身大事终于在一场喜宴里完成了。那一天,当全场安静下来的时候,父亲开始致词。父亲要说什么话,母亲事先并不知道,他娓娓动听地说了一番话。最后,他话锋一转道:“我同时要深深感谢我的妻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得到这四个诚诚恳恳、正正当当的孩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当父亲说到这里时,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站在众人面前,任凭泪水奔流。我相信,母亲一生的辛劳和付出,得到了全部的回收和喜极而泣的感触。
⑦这几天,每当我匆匆忙忙由外面赶回家吃晚餐时,总是望着母亲那拿了一辈子锅铲的手发呆,就是这双手,把我们这个家管了起来。就是那条腰围,没有缺过我们一顿饭菜。就是这一个看上去年华渐逝的妇人,将她的一生一世,毫无怨言,更不求任何回报地交给了父亲和我们这些孩子。
⑧回想到一生对于母亲的愧疚和爱,回想到当年读大学时看不起母亲不懂哲学书籍的罪过,我恨不能就此在她的面前,向她请求宽恕。
⑨想对母亲说: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过那么长路的人,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她。在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比她更周全了。
【问题】
14.第②段中“一向安详”怎么理解?“安详”的背后,母亲在心里想些什么呢(请用文中原话回答)?(3分)
15.第③段中“突然脱口”怎么理解?(3分)
16.第③段中“你喜欢的”换成“好吃的”可以吗?为什么?(3分)
17.阅读第⑤⑥段完成下列问题(6分)
(1)第⑤段中有句话:“我一直在怀疑”,“我”怀疑什么?(3分)
(2)“我”的怀疑最终被消除了吗?请结合第⑥段中加点词语“喜极而泣”具体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4.(3分)“一向”指的是在“我”的意识里边一直都是的意思;“安详”指的是从容自如、平静、自然的意思,指母亲把为家人付出即使辛苦也是一件自然和应该的事情。原话是:“她的一生一世,毫无怨言,更不求任何回报地交给了父亲和我们这些孩子”,“心甘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
15.(3分)“突然脱口”问道,写出了“我”缺少思考、缺少对母亲爱的理解和感受、少不更事的心理和状态。
16.(3分)不可以。在“我”少不更事、无缘由地抱怨嫌弃母亲不懂哲学的发火之后,母亲特意强调是“我”喜欢的菜,写出了母爱的无私、宽厚和包容。
17.(6分)(1)(3分)“我”一直在怀疑母亲总认为她爱父亲的深度胜于父亲爱她的程度。
(2)(3分)喜极而泣,是因为高兴到了极致而落泪之意,在这里指的是母亲长久以来一直认为自己爱父亲要胜于父亲爱她,但在儿子婚礼上丈夫的当众言辞让她多年以来的辛劳付出得到了理解、尊重、首肯和感谢,她感受到了丈夫的爱和温暖,也明白了丈夫的爱她也绝不亚于她对丈夫的爱,喜极而泣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