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上韬光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飞流木末,江悬海挂。稍倦
作者:未知 文章ID:39393 浏览:
【原文】
雨中上韬光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飞流木末,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至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选自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注释】①韬光:指韬光庵。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 妍:
②恨僧少可语耳 恨: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之骨格,得石而苍”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环而攻之而不胜
B.宋何罪之有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水陆草木之花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2分)
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
(4)请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主旨,并说说其写法上的突出特点。(4分)
【参考答案】
(1)①美丽
②遗憾(2分,每个1分)
(2)D(2分)
(3)稍微疲倦时,可以蹲坐在石头上或靠着竹子休息。(2分,大意对即可)
(4)内容主旨:写作者雨中登韬光庵的情景,描绘了林、水、石等景物,突出了环境的幽静、冷清,流露出作者对美景的赞许之情和默然独守的性情。(3分)
写法特点:以作者主观感受为线索,把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自然地交融在一起。(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