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追寻历史意义,走出“泛娱乐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观

发布时间:2019年5月9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20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9571  浏览:

【原文】
    追寻历史意义,走出“泛娱乐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观
    ①一段时间以来,各种“抗日神剧”“宫廷戏说”“名著改编”,总会引来很多质疑之声。那些不顾史实乃至常识的粗制滥造,那些既无意思更无意义的胡编乱造,让人反感,却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信息爆炸、观点多元、文化多样的今天,应该怎么用好历史资源、做好历史传播,真正让历史对时代说话、向公众发言?
    ②脱下沉重、刻板、僵硬的外衣,换上轻盈、生动、鲜活的步伐,历史的“轻松”背后是社会进步、思想解放的表现。然而,以戏说代替正说,以调侃代替中立,以消费历史代替认识历史,以娱乐历史代替思考历史,可能就跌进了“泛娱乐化”的陷阱——历史变成了市场上的快消品、屏幕里的调味品,变成了抖一个个包袱、造一个个笑料。
    ③“在娱乐化的潮流中,人们主张对事物和人物不作评价,尤其是不作道德价值上的判断。并不是认为这很困难,而是认为毫无必要。”“泛娱乐化”背后,其实是对历史的一种“去价值化”。一切都可以被恶搞、一切都可以被消费,饭局中就难免出现诋毁先烈的唱段,电视里就难免出现奇言怪行的英雄。在这样的历史观看来,无所谓真相、无所谓真理,是非成败、高尚卑劣都不过尔尔,真可谓“节操碎了一地”。
    ④当历史仅归于娱乐之时,也就是历史被虚无主义绑架之时,这直接瓦解着社会的价值底座、人们的精神信仰。正如学者的告诫,如果“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最后必然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看看那些起哄让秦桧在岳飞面前“站”起来的,那些围观邱少云“特殊生理结构”的,那些瞎传“村民出卖狼牙山五壮士”的,那些连抗战都可以无所顾忌消费戏谑的……娱乐化一旦过度膨胀,其必然的结果就是审美取向感官化,价值取向虚无化,政治取向戏谑化,道德取向去崇高化。
    ⑤其实,很多名篇名著,都是从历史中汲取灵感。远有《三国演义》演绎历史沉思天下大势,近有《故事新编》以古喻今反思社会现象,这些名篇以通俗的方式、大众的视角讲“历史故事”,让公众在“悦读”“悦览”中有所悟、有所得,同样有利于传播历史。因此,无论怎样的“历史讲述”,都需要抱有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守住一条基本的底线,那就是不能罔顾常识、颠倒黑白,更不能消解价值、解构意义。尊重历史而不是调侃历史,敬畏历史而不是消费历史,才是“再创造”时需有的历史观。
    ⑥事实上,那些无聊无趣的作品,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有网站调查显示,76.97%的人认为革命战争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应坚持“严肃化,坚决基于实事还原历史真实一面”。】这是对那些“手撕鬼子”“石头打飞机”的“抗战神剧”的有力棒喝,更是拒绝历史“泛娱乐化”的民意体现。
    ⑦“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端正我们的历史观,以真诚敬畏对待历史,走出“泛娱乐化”,这样,我们才能担负起历史使命,走向更远的未来。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08月14日,有改动)

【问题】
    13.请说说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2分)
    ▲
    1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什么是“泛娱乐化”。(2分)
    ▲
    15.简述第⑤段的论证思路。(3分)
    ▲
    16.说说第⑥段划线语句的作用。(3分)
    有网站调查显示,76.97%的人认为革命战争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应坚持“严肃化,坚决基于实事还原历史真实一面”。
    ▲

【参考答案】
    13.端正我们的历史观,以真诚敬畏对待历史,走出“泛娱乐化”。(或“追寻历史意义,走出“泛娱乐化”)(2分)
    14.在娱乐化的潮流中,人们主张对事物和人物不作评价,尤其是不作道德价值上的判断。(2分)
    15.先提出很多名著从历史中汲取灵感的观点。再举了《三国演义》和《历史新编》两个例子,看他们是如何传播历史的。最后总结,我们应该尊重历史、敬畏历史。(3分)
    16.作者列举了网络调查的民意结果(1分),论述了“那些无聊无趣的作品,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1分),从而论证了“端正我们的历史观,以真诚敬畏对待历史,走出“泛娱乐化”的中心论点。(1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①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或以问孟尝君曰:“为君舍人
  • 下一篇:春分
  • 【推荐文章】

  • 暮春山间

    【原文】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

  • 秋词

    【原文】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

  • 绝句

    【原文】 绝句 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

  • 喜雨亭记(节选)

    【原文】 喜雨亭记(节选) [宋]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

  • 低调

    【原文】 低调 冯骥才 在媒体和网络的时代,一个人只有高调才会叫人看见,叫人知道,...

  • 春思二首(其一)

    【原文】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①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

  • 【最新文章】

  • 小步舞
  • 木格花窗的眺望
  • 一切皆有可能
  • 楚有养狙①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
  • ⑩2017年初,一档名为《见字如画》的书信类视
  •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
  • DNA存数据
  • ⑴为右图拟一个形象的标题,并结合画面内容阐
  • 走进盐城沿海一望无际的滩涂湿地,你会强烈的
  • 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
  • 3.在学生会的号召下,各学生社团积极响应,纷
  • 4.在学校德育处的主导下,学生会准备在期末考
  • 观沧海
  • (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 减字木兰花·竞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