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跟着父亲读古诗

发布时间:2019年5月12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4日
作者:潘向黎  文章ID:39611  浏览:

【原文】
    跟着父亲读古诗
    潘向黎
    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开始让我背诵古诗。
    听上去平淡无奇——如今谁家孩子不从“鹅鹅鹅”开始背诵几十首古诗,好像都不好意思说幼儿园毕业了。但是相信我,在那个年代,这也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我带着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开始读父亲手写在粗糙文稿纸背面的诗词。
    我背的第一首诗是“白日依山尽”,然后是“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然后,应该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我的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好理解,有的地方我完全不明白。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继续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
    我背诵的第一阕词,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生硬突兀的——岳飞的《满江红》。后来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我有女儿,即使不让她背李清照、柳永,至少也会选晏殊、周邦彦吧?现在的我对当年的父亲笑着说:“爸爸,你也太离谱了。”当时因为这阕词生字多,我背得很辛苦。等放暑假,父亲回来了,居然没有抽查这阕词,让我暗暗失望。那时候,因为常年不在一起生活,我有些敬畏父亲,竟不敢自己主动卖弄一下,背给他听。
    按现在的养育标准看,我还在襁褓中时,父母就被迫分居两地,我的整个童年父亲都不在身边,心理阴影该有多大啊。幸亏父亲不在的时候,有他亲手录的古诗词陪着我。
    父亲出差给我带回一套唐诗书法书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杜牧到底想说什么。父亲又不在身边,我没人可问。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觉得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光。我独自惊喜了一会儿,又有一点隐隐的担忧:怎么读不出要人上进的意思?
    等到可以天天见到父亲,我已经不需要再问,我自己明白: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觉得优美,置身其境,这个诗人便可称得上手段了得,这首诗的价值已经足够。诗不一定要用来包裹人生道理,不说“苦寒”,单纯写梅花也是可以的。明白了这一点,我有一种被赦免的轻松感,从此便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来读了。
    我十二岁那年,随母亲移居上海,全家团聚。仿佛一下子海阔天空了,我可以很方便地从父亲的书架上接触到许多古典诗词读本,而且编选者都是真正的大家。也就是在这些诗词选里,我第一次看到在书上随手标记、评点的做法——父亲在这些书里,用铅笔、红铅笔、蓝色钢笔做了各种记号(估计是每读一遍用一种颜色的笔标记,有三种颜色表示至少读了三遍)。
    父亲觉得好的地方,会画圈。若是句子好,先画线然后在线的尾巴上加圈;整首好,则在标题处画。好,一个圈;很好,两个圈;极好,三个圈。觉得不好,是一个类似于拉长了的顿号那样的一长点。父亲画三个圈的情况自然不多,所以每次遇到,我都要整理衣裳、清清嗓子,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对父亲说,某一首诗真是好,我完全同意他的三个圈。父亲大多只是笑笑,并不和我展开讨论。
    那是20世纪80年代,他忙着准备讲义和伏案著书,我虽然到了他眼皮底下,他却常常没空理我。于是我也只能用在书上点点画画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父亲破天荒地允许我在他的书上做记号,当然只能用铅笔。父亲在苦熬他的文章或者讲义,我虽然就坐在他对面,但是不敢打扰他,只能在他读过的书里通过各自的评注和他“聊天”。
    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惜时如金的父亲有点抵挡不了,想早点溜进书房:“以后再说吧。”我不依不饶:“你给我五分钟。”于是父亲坐了下来,听完我机关枪扫射般的一通话,想了想,说:“虽说诗无达诂,不过你的观点好像比我当年的更有道理。”没等我发出欢呼,他又接着说,“哪天我去看朱先生,带你一起去吧。”朱先生是父亲特别尊敬的老师朱东润先生!我又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
    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选自《读者》2017年10期,有删改)

【问题】
    19.作者在读古诗的过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阅读全文,将表格补充完整。(3分)

事件
达到的阶段
我背第一首诗和词
有画面感
我读带批注的诗词读本
完全理解
我反对父亲的观点

    20.本文的标题是“跟着父亲读古诗”。有同学认为不太适合,因为父亲对我学古诗的影响较小。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21.这篇文章很多词句充满了孩子的童真,请你摘抄一处,结合内容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2分)
    摘抄:
    分析:
    22.文中“我”用多种方法读诗,如:大量背诵、联想画面、圈点批注、请教名师等,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结合你的学诗经历,阐述理由。(3分)
    答:

【参考答案】
    19.要点:①死记硬背(似懂非懂)
    ②我读父亲带回的唐诗书法书签
    ③独具见解
    (共4分。每空1分。意对即可)
    20.示例:我认为这个看法是错的。小时候,父亲会亲手抄诗词,并指定诗词让我背,这样我积累了大量诗词;后来又给我买唐诗书法书签,我慢慢悟出了诗画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后来父亲又允许我自由选择他做过评点的诗词,教会了我品评诗词,并有自己的见解;最后又打算带我拜访名师,所以,父亲对我学习古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用这个题目很适合。(3分)
    21.示例:“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句话中的“破釜沉舟”一词,把“我”之前不敢打扰父亲但是有了自己的见解后急于表达和终于鼓足勇气和父亲交流的心理表现得活灵活现,充满了孩子的童真。(2分)
    22.略(3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材料一】清代诗人李庆保看到通州运河“碧空云影乱,破浪雪花
  • 下一篇:共享单车,疯长之后需规范
  • 【推荐文章】

  • 送张舍人①之江东

    【原文】 送张舍人①之江东 李白 张翰②江东去,正值秋风时。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 羊蹄甲

    【原文】 羊蹄甲 席慕蓉 羊蹄甲是一种很难画好的花。花开时,整棵树远看像是笼罩着一...

  • 卜算子·咏梅

    【原文】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

  • 老屋后面的溪流

    【原文】 老屋后面的溪流 李汉荣 ①小时候,我家的老屋后面,有一条绕村而过的溪流。 ...

  • 沁园春·雪

    【原文】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 【最新文章】

  • (甲)范仲淹《江上渔者》 (乙)《邹记讽齐
  • 1982年,一位美国教授在校园BBS上建议用宇符
  •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 子奇治县
  • (8)多少人物因品德高尚而名垂千古,多少居
  • 山居秋暝
  • 11.下面是小李同学前两天写给老师的一份请假
  • 金山寺(并序)
  • 有一天晚上母亲出去一趟,留下我看家带孩子;
  • 【材料一】人们在荒僻地和那些远离居住区的地
  • 2014年4月,南京金陵图书馆开展了主题为“书
  • 送张舍人①之江东
  • 三子能言
  • 今年5月9日是母亲节,班里准备在这天召开班会
  •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