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乙】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
作者:未知 文章ID:39925 浏览:
【原文】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②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③进对④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⑤皮,冬则资絺⑥,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⑦,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选自《国语·越语上》)
【注】①栖:退守。②昆:兄。③种:指文种。④进对:进谏。⑤资:积蓄。⑥絺:细葛布。⑦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
【问题】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不求闻达于诸侯
D.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18.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分)
19.根据语段(甲)和语段(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6分)
[甲文]邹忌和[乙文]文种在进谏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二人都是通过【 】的方式委婉地进行劝谏。邹忌通过“吾孰与徐公美”一事,启发齐威王意识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其懂得广开言路的重要性;文种以商人夏天就要储备皮货,冬天就要储备细葛布,旱时就要准备好船只,涝时就要准备好车辆,“以待乏也”,暗示君王平时就要【 】,批评了勾践【 】。
【参考答案】
16.A
17.(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大意一分,“面刺”对得一分)
(2)如果能够听到先生您的这番话,又有什么迟的呢?(“苟”字意思,倒装句式各一分)
18.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能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4分,大意写出即可)
19.以事设喻(类比)
招揽和培养谋臣和勇士
平时不重用谋臣和勇士的缺点(2分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