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我国
作者:未知 文章ID:39951 浏览:
【原文】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我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节气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殷商时代,到西汉时二十四节气就已完备了。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流传到世界各地。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问题】
1.为了让全体师生对二十四节气有更深入的了解,某学校组织了宣传活动。初四(3)班要用板报的形式介绍24节气之中的“春分”。请根据要求完成(1)—(3)题。(8分)
(1)在《我爱“春分”》板块中,宣传委员向同学们征集对“春分”节气的认识或评价,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投稿,其中字、词及标点符号各有一处错误,请挑选出来。(3分)
要说二十四节气中我最喜欢的,春分首当其冲。春分一到,明媚的春天就此来临,辽阔的大地上,春辉照耀,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这时候是踏青、出游、放风筝的好时机,还可以玩“竖蛋”游戏,吃春饼等等……
春分,真是一个美好的节气!
字:【 】
词:【 】
标点:【 】(写出错误标点及其所在的短句)
(2)板报正中要书写一个“春”字,请你从下面四种书体中选择一种你认为最合适的,结合该书体特点简要阐述选用的理由。(2分)
答:你选择第【 】幅作品,它属于【 】书体。
选用的理由是【 】。
(3)《诗韵“仲春”》板块要向大家征集有关描写春天景象的诗句,请你写出一句并分析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象。(3分)
诗句【 】所描绘的景象【 】。
2.下面是对24节气中最后两个节气的介绍。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9分)
“小寒”是与“大寒”相比较而产生的,表明已经进入一年中的寒冷季节。古人认为此时冷气积久而寒,但还没有达到最冷的程度,因而称之为小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腊月的代表节气。在物候上,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鸡乳”即母鸡孵化小鸡;“征鸟厉疾”指猛禽需强力捕食,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水泽腹坚”则是说湖泊表面的冰已经坚实地一直冻到水面中央了。古人一直把大寒当作是一年最冷的时节,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往往比大寒冷,因为小寒节气正处在“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寒天。
小寒、大寒节气虽然十分寒冷,但毕竟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所以,这段时光是充溢着喜悦、欢乐气氛的,这气氛足以融化冬末的寒意。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比较(jiǎo) 气氛(fèn)
B.比较(jiǎo) 气氛(fēn)
C.比较(jiào) 气氛(fēn)
D.比较(jiào) 气氛(fèn)
(2)对文中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3)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智慧的结晶,下面四句谚语,最能概括文段内容的是( )(2分)
A.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B.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
C.大寒不寒,人马不安。
D.小寒大寒,杀猪过年。
(4)大寒过后,春节将至,你要在书房门口挂一副对联,下面有三副书斋对联,你会选择哪一副,为什么?(3分)
第一副:上联: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明月
下联:数椽矮屋锁不住午夜书声
第二副:上联:春随香草千年艳
下联:人与梅花一样清
第三幅:上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下联:小疑必问大事必闻才算学生
你选择第【 】对联。
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1)字:辉
词:首当其冲
标点:吃春饼等等
(2)答案示例
第一幅:楷书;该书体庄严大气,放在板报中间能成为整个板块的核心。
第二幅:隶书;该书体笔体圆润浑厚,放在板报中间不仅能成为板报的核心,还能体现出春天包容万物的宽博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
第三幅:行书;该书体典雅飘逸,书写在板报中间能体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四幅:草书;该书体如行云流水般自由随意,放在板报中间能更能彰显出春天万物竞相生长的勃勃生机。
(3)答案示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春天到来,春暖花开,莺歌燕舞,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1)C
(2)A
(3)D
(4)第一副这副对联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高梧有情,撑起月色以朗照学子,矮屋无力,欲锁书声而声愈清亮。语意境幽远,形象鲜明,诗情画意,融于一体。春节过后,我将面临人生第一次选择,我想借这副对联勉励自己刻苦勤奋读书,在中考中旗开得胜,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高中。
第二副对联以香草、梅花喻人,体现书屋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操。我希望把它挂在我的书房门口勉励自己读书识字别忘了学做人,要有高尚的品质。
第三副对联对联阐述了做学生学知识的方法和目的,要谦虚好问,学以致用。我把它挂在书房警示自己不能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要把学习与实践联系起来,关心国家大事,这才是真正的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