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书文化走进生活
作者:未知 文章ID:40028 浏览:
【原文】
让家书文化走进生活
①家书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鲜活文本,西方人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表露心绪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写一帧信札,是我国传统士子寄寓乡愁的有效渠道。鱼传尺素、鸿雁传书、目断鳞鸿,这样的文化传统代代相因、世世相袭,融入百姓生活,升华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维度——家书文化,沉积为融亲情、乡情、友情于一体的独特民族文化现象。
②在我国传统社会,家书是传递情愫和信息的基本途径。无论人在何处,修一封家书、报一句平安,就可化解千里之外亲人的担忧挂牵,令其安心宽慰。特别是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家书的价值尤显珍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这些墨迹长存、余温犹在的经典诗词,是先贤心系桑梓、寄情亲人的生动写照。
③当今社会,互联网实用又快捷,打破了家人亲友间的空间阻隔,缩短了时间长度,人们只需轻点手机屏幕,便可诉说心曲、互道衷肠。这样一来,传统家书日渐式微,家书文化面临衰败消亡的严峻考验。但,毕竟不是所有的亲情友情都可通过键盘敲打出来,互联网日益广泛的使用,降低了家人亲友交往的质量。
④同样,家书作为一种优秀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当今时代,人们既需要现代网络的迅疾和轻灵,也需要高雅文化的温润和熏陶。昔日尺牍信札中真挚的感情、熟悉的字迹、质朴的语言,都被程式化的简单符号所代替,而这些网络符号转瞬即逝、难以恢复。即便其中有时也能迸发出智慧火花和闪光言语,但难以完整保留、长久珍存。所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书对文化的传承功能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
⑤所以我们应慎终追远,固本强基,倡导手写家书,让笔墨文字所蕴含的温情暖意抚慰疲惫而躁动的都市心灵,让家书文化永远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
(有删改)
【问题】
21.作者针对什么现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2分)
答:
22.这是某同学画的本文的论证结构图,请你对其错误的地方加以修改。(2分)
答:
23.作为一名青年学子,你对网络时代中传承家书文化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一谈。(3分)
答:
【参考答案】
21.【答案】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发展,使传统家书日渐式微,面临衰败消亡的严峻考验。互联网的使用降低了家人亲友交往的质量。
【解析】2分。这道题考查的是作者是针对什么现象展开论述的,分析文章时要关注作者对现在社会上的某种严峻状况的论述,答案可以定位在第③段。
22.【答案】第一处:②举我国古人在战乱中写得含有家书的诗词的事例,说明“在我国传统社会,家书是传递情愫和信息的基本途径”。第二处:③举我国互联网发展,导致家书式微的现象,提出互联网的使用降低了家人亲友交往的质量的观点。④进一步将家书的魅力与网络通讯做对比,得出家书对文化的传承功能是网络无法替代的观点。
【解析】2分。这道题是议论文中常考题型“论证过程题”。做题时,需要弄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并按照顺序逐层梳理。
23.【答案】家书所具有的文化传承功能,是网络通讯所无法替代的,它蕴含着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语言、永恒的魅力,因此,我们应该让“家书文化走进生活”。比如,给同学发短信,我追求的是快捷、方便,但没有较多的语言表述和情感抒发,但是给同学写信的时候,我会想到这个人,想到我们之间发生的事,情感更真挚动人,信件也容易被对方保留下来,成为我们永恒的回忆。
【解析】3分。这道题是议论文最后一题常考题型,答题分两步,第一步理解出本文主要观点,第二步结合生活事例说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