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作者:未知 文章ID:40044 浏览:
【原文】
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①“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作家笔下的传统节日仪式,总能勾起许多人的乡愁。在物质丰富、文化多样的今天,尤其需要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②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来自长久流传的节日仪式。过节要有“规定动作”,“过”意味着庄严,“节”代表着主题。例如,欢度春节,我们只有历经如贴春联、穿新衣、守岁、吃饺子、相互拜年、舞狮舞龙等节日仪式,方能获得辞旧迎新、欢乐喜庆、和谐友爱、感恩怀想、憧憬美好等节日仪式感。仪式感犹如生活的调味剂,文化的倍增器,它让潦草的生活变得精致,让平庸的生命变得庄重。元宵观灯的美好祈求,清明祭祖的慎终追远,中秋赏月的千里相思,重阳登高的健康企盼……正是这些节日仪式感的获得,才复苏了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记忆,涵养着我们对民族文化的情感。
③如果没有节日仪式带来的仪式感,诸多的传统节日便会与普通的假期无异。或吃吃喝喝、玩玩闹闹,或埋首于手机、沉迷在网络,不仅没有丝毫的过节气氛,更不能获得一丁点儿的传统节日感受。如果只是贪图舒适享受,把节日仪式当作应景的负担,甚至贴上“糟粕”的标签一脚踢开,这种没有仪式的节日还能称之为传统节日吗?物的败坏尚可恢复,而文化精神一旦败落下去就难以拯救了。
④当然,对节日仪式的继承与创新,哪一方面都不能轻视。过去春节放爆竹,如今“燃放”环保的电子爆竹;过去拜年磕头作揖,如今发短信、录视频、传微博……变化的是过节形式,不变的是文化追寻和情感慰藉的节日内涵。“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唤醒仪式感并不仅是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搞形式主义,而是要找到传统文化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如此,传统习俗才能生生不息,传统节日才能叫人回味无穷。
⑤传统节日仪式沉淀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不论我们走多远,传承好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我们方能记住回家的路。
【问题】
19.本文为什么要从作家笔下的传统节日仪式谈起?(2分)
答:【 】
20.简要分析文章○2○3段是如何围绕“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展开论证的。(3分)
答:【 】
21.端午节刚刚过去,请结合自己了解或历经的节日仪式,谈谈自己的感受。(2分)
答:【 】
【参考答案】
19.答案示例:
从作家笔下的传统节日仪式谈起,指出其“总能勾起许多人的乡愁”,表明立论的针对性,从而为“今天尤其需要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中心论点的提出奠定坚实的基础。
(共2分。意思对即可)
20.答案示例:
文章第②段首先阐明传统节日仪式感来自节日仪式,接着正面举出了系列使人获得传统节日仪式感的例子,然后指出了获得仪式感的重要意义;文章第③段反面举出了不能使人获得仪式感的例子,并指出其危害。一正一反的两段内容,论证了如何“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的道理。
(共3分。每个要点0.5分)
21.略(共2分。节日仪式1分,感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