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率”到“阅读力”
作者:未知 文章ID:40057 浏览:
【原文】
从“阅读率”到“阅读力”
①近日,当当网2016年度影响力作家评选榜单揭晓:畅销书作家刘同得票数最高,甚至高过莫言、余华、麦家、刘慈欣的票数和。结果一出来,引来诸多质疑。有人哀叹,有人愤怒,有人嘲讽:【图书也开启了“小鲜肉”模式】,不看文学看鸡汤,不看内容看颜值!
②那么,国人的阅读真的沦落到如此低级的地步吗?其实不然。这个榜单带给我们的信息,就是投票人群中,知道刘同的人多一点、看过刘同书的人多一点,或者喜欢刘同及其作品的人多一点,换言之,大概就是刘同的阅读率更高。刘同,身兼作家与媒体人的双重身份,又有多部同名作品改编为电影,获得更多的知晓率和阅读率不足为奇。
③然而,评价国民阅读素养是否只看阅读率呢?在我们动辄谈起阅读率这个“量”时,有没有考虑过阅读率这个“质”呢?
④据多方调查显示,中国人的阅读率虽然比不上发达国家,但确实在不断上升,尤其是数字阅读。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提高。阅读率不断攀高的同时,国民的阅读力究竟如何呢?
⑤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网络时代,鸡汤、网络文学、微信公众号的盛行是大势所趋,事实上其中也不乏有创意、有内容和有价值的。例如,资深媒体人推出的“逻辑思维”公众号,号称“我来做你读书的眼”,就在短时间内迅速受到关注。它用通俗简洁、明快风趣的语言推介社科读物,迎合了碎片化时代人们想要及时获取知识,但又不想花费大量时间认真读完一整册书的偷懒想法。【如果读书也能取其精华且日读数本又何尝不可?】
⑥与此同时,图书市场也迅速跟进,知识信息含量极高的干货版图书来势汹汹。据统计,图书市场上真正爆款的并非本土的鸡汤文和网络文学,而是众多引自国外的最新思维类、社科类书籍,这些书无论从认知还是思想上,无疑是有力度的。它们的热销,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国民阅读力的提高。
⑦阅读,是需要根据人群年龄、学历、职业、知识结构等来细分市场的,所以,五花八门的投票榜单意义并不大,而由此产生的结果与心理偏差也大可不必惊呼、心酸甚至批判,因为有阅读率的未必有阅读力。
⑧要提升国民阅读素养,仅仅只盯着阅读率远远不够,应该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而承载分量和思想的绝不仅仅只是传统的文学类书籍。这个时代已经快到不允许我们仍抱着旧有观念苟延残喘,唯一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就是要不断升级我们的认知,更新我们的知识。这一切来自于我们对变化中的世界的感知,也来自于真正有力量的好书。
(摘自《新浪评论》,作者孙珺,有删改)
【问题】
14.以下对题目中“阅读率”及第①节画线句中“小鲜肉”双引号作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特殊含义,直接引用
B.突出强调,特殊含义
C.特殊含义,突出强调
D.突出强调,直接引用
15.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年度作家榜单很有意义,说明畅销作家更受年轻人喜爱。
B.作者认为不断上升的阅读率足以表现国民阅读素养的迅速提高。
C.作者认为“逻辑思维”迎合了人们偷懒的想法,因此不值得推荐。
D.作者认为阅读市场层次非常丰富多彩,所以要理性看待各类票选。
16.第⑤节画浪线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改为陈述句则是:【 】(4分)
17.下列不适合加入第⑥节作为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意大利物理学家讲述20世纪现代物理学理论发现的《七堂极简物理课》大受欢迎,已超百万册的的速度迅速热销,读者认为此书能丰富科学知识。
B.由“最悦读”编写组编辑、汇集了100多篇心灵鸡汤故事《最悦读·人生之舞》上架90天内没有成交记录,读者吐槽故事简单,不能引发深入思考。
C.日本某推理小说家的作品构思精巧、扣人心弦,不但情节丰富、人物鲜明,而且还揭示了社会的现状和问题,书籍上架后迅速热销,占据了休闲类阅读的榜首。
D.《失控》一书是美国学者围绕人类生存发展问题展开思辨,因其话题丰富,涉及人工智能、网络经济等,因此销量远超网络点击颇高的某国内影星自传。
【参考答案】
14.(3分)B
15.(3分)D
16.(4分,每空2分)反问
如果读书也能取其精华且日读数本是完全可以的
17.(3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