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孩子
作者:张亚凌 文章ID:40073 浏览:
【原文】
对不起,孩子
张亚凌
(1)剩下几天就中考了,我眼前是最后一次模拟试卷。作文是半命题:“对不起,【 】”,整体写得都不错,看来应试作文的模式孩子们完全掌握了,连我自己都能感觉到笑意在脸上荡漾开来。
(2)《对不起,老师》,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我就眼睛一亮:符合我一再强调的“题目设立悬念吸引读者的眼球”。
(3)这家伙做了什么对不起老师的事?【强烈的好奇怂恿着我一睹为快。】
(4)“对不起,我最喜欢的张老师,我都无法原谅自己做了那么多对不起您的事。”【哦,他在表达对我的愧疚?好像没有哪个孩子惹我生气呀,都很乖的。我继续往下看——】
(5)“我从来没有想到,进入初三后我会突然喜欢上一直很讨厌的语文,真的很幸运成为您的学生。我喜欢看您上课的神情,喜欢听您说话的语调,甚至您调侃的话我都顺手写在课本的空白处……有一次,别的同学说您是纯正的‘醋溜合阳普通话’时,我还跟他动了拳头。可是,可是我真的做了很多对不起您的事情,张老师。”
(6)【我再往下看了两行,就看不下去了,——因脸红而不好意思往下看的羞愧。】
(7)“您叫我回答过两次问题,一次叫我‘第二组第三排最右边的男生’,一次叫我‘中间第四排唯一没戴眼镜的男生’,呵呵,两周换一次座位。我真的想让您记住我的名字,因为您是我最喜欢的老师。就因为这个小小的心眼,我做了很多对不起您的事情。”
(8)【虽然脸红,我还必须看下去,——他到底做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情,我咋就没印象呢?】
(9)“为了让您记住我,我故意把物理作业夹进语文作业里交了上去。可您讲评作业时,只是说,‘还有学生粗心交错了作业,下次注意点啊’,并没有对我点名提出批评。或许,您觉得交错作业只是小马虎,是可以原谅的。可我,沮丧到了极点。
(10)“为了让您记住我,我上课故意大声说出荒诞不经的话。您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摇摇头,笑了。我能感觉到您笑里面的无奈,可您不知道,我,更无奈!
(11)“……
(12)“老师,我最喜爱的张老师,剩下十几天就毕业了,我真的希望您记住我的名字——雷明哲。为了这点小自私,我做了很多对不起您的事情,请您原谅我吧。”
(13)看完这篇作文,我有种很难受很难受的感觉,在雷明哲的试卷上写下了:
(14)对不起,明哲。
(15)要说“对不起”的是我,你的不称职的语文老师。你那么喜欢语文,那么喜欢语文老师,甚至不惜挺身而出捍卫她自己都不在乎的面子,真的让老师很感动。更多的,则是惭愧。——老师辜负了你对她的喜欢。
(16)我记住你的名字了,雷明哲。白白净净的脸,总是满脸带笑,一次课间跑到我的跟前,一脸正经地说:“一日为师终生为母,妈,我想吃香蕉。”
(17)……
(18)我写下了或清晰或朦胧的关于雷明哲的点点记忆。也就是那一刻,我给自己布置了一项作业:看着试卷上的名字,能想起关于这个学生的多少印象或事情。
(19)很快,结果出来了,一个班75到79个学生(严重违规的大班啊),我竟然有近20个印象模糊或没一丁点记忆。换句话说,一年了,两个班就有近40个学生在我心里没留下痕迹!
(20)看来,不只是雷明哲遗憾自己的名字没有被教了一年的老师记住。
(21)【我试图原谅自己】:毕业班,学习紧张,升学压力大,多少会分散一些激情。可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埋头“培优”,终究不是称职的老师!【我还是无法原谅自己。】
(22)那天晚上,我写了篇《对不起,孩子》。我决定,第二天上课就给他们道歉。我不祈求孩子们的原谅,只想表达自己的愧疚。
【问题】
18.雷明哲同学在《对不起,老师》一文中向老师道歉的原因是:(4分)
为了达到【 】的目的,他曾多次【 】。
19.第17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最可能是【 】(3分)
A.有一次,我故意在试卷上把自己会做的默写题全部做错,……
B.有一次,我在您上课前替您泡了一杯热茶放在讲台上,……
C.有一次,您把一杯热茶放在我的讲台上,……
D.有一次,我看见你在操场上挥汗如雨地踢球,远远地看见我就招手……
20.第3-8段中的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6分)
21.第21段开头写“试图原谅”,结尾写“还是无法原谅”,对其写作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3分)
A.强调自己未能记住所有学生的客观原因。
B.强调自己未能记住所有学生的愧疚之情。
C.突显自己认识到关注学生心灵的重要性。
D.突显自己对称职老师的标准的深刻认识。
22.文章以《对不起,孩子》为标题的好处是:(6分)
【参考答案】
18.(4分)让老师记住自己,故意犯错
19.(3分)D(3分),C(1分)
20.(6分)内容上写出了“我”看到作文时的即时感受(好奇、羞愧等);结构上引出作文的下文;表达效果上激发读者想要了解作文内容兴趣;呈现情感认识的变化过程(逐步走向自我反省)。(能从3点及以上角度来分析并言之成理即可得满分。只回答“引出下文”或“吸引读者兴趣”得1分。)
21.(3分)A
22.(6分)标题涵盖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由一篇作文引发对学生的愧疚。抒发了文章的核心情感:愧疚之情。标题采用第二人称,有强烈的抒情意味。与文中引用的学生作文题《对不起,老师》语言形式相同,形成情感和表达上的呼应,表现了师生情感的美好真挚。(能从3点及以上角度来分析并言之成理即可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