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
作者:未知 文章ID:40084 浏览:
【原文】
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
①穿过乌镇西栅景区往西北方向行走,经过一个民宿群,便见成片簇新的青瓦飞檐迎面而立,错落的粉墙蔓延开来,瓦檐跌宕起伏如波浪层层铺开,这便是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
②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会展中心需要具备举办国际会议的各项功能,所以体量庞大,很容易与乌镇的整体环境相冲突,产生压迫感和突兀感。
③为了让这个庞然大物真正“藏”进江南小镇,设计师决定用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瓦片和披檐,替换原有的玻璃墙面,让整幢建筑恢复与人亲近的尺度和质感,在视觉上融入环境。江南的小青瓦是朴素、文雅、平民化的文化元素,外立面上采用260万片江南小青瓦,成为会展中心最先入人眼帘的景致。
④外围原本平直的墙面,被改成长短不一的片墙,形成一个个高矮不一、前后错落的小空间,营造出江南园林的古典景致,让眼前这座大型建筑,看起来像一个土生土长的江南民居集群,而非凭空安置于此的“外来客”。
⑤设计师又对会展中心“精diāo细zhuó”:在各个入口处和片墙外栽竹、植树,遍植芦苇、睡莲、芦竹等江南植物。通过打造充满野趣的田园风光,让建筑自然融入乌镇的大环境中,承接古镇文脉,展现水乡的宁静优美。
⑥乌镇邂逅互联网,最具民族特色的千年古镇,借着互联网走向了国际化和现代化;造这座代表性的建筑,同样要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找到联通世界的“入口”。
⑦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乌镇有四通八达的水道、80多座石桥,这与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理念完全吻合。这一意象,被借用到会展中心——三座建筑沿南、东、北三个方向,围绕中心的池塘而建。接待中心是乌镇的客厅,也是连接世界的‘入口’。通过接待中心连接两翼的展览中心和会议中心。会议中心是核心建筑,主会场以“乌镇”为名,可容纳3000人。另外还有18个会议室,名称也极具乌镇气质:枕水、雨读、慈云、垄行……
⑧设计师认为,虽然整个建筑体量相当于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但要体现互联网的特点和精神,不该是单一的空间,而应该是像互联网那样呈高度分散的结构。所以,这里密集设计了很多小空间、小场所,每处能容纳几个人到几十人,像极了乌镇的小亭子、小围廊。
⑨如果远眺就会发现,会展中心像被一簇簇丝线笼罩着。走近看,5.1万根不锈钢索形成了垂挂帘幕,又以三层、五层重叠的方式交织成网状,这恰好成为设计师们用来寓意“互联网”的绝好载体。
⑩夜幕降临,恬静的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亮起了暖黄色的灯光,似在宣告:这是千年古镇之夜,也是互联网的时代之光!
(选自《浙江日报》,有改动)
【问题】
14.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精diāo( )细zhuó( )(2分)
15.第③段的“藏”在文中的意思是【 】(3分)
16.对⑦⑧两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第⑦段在介绍三座建筑时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B.“3000”是以准确的数字来介绍主会场的容量
C.举几个会议室名称为例说明了会议中心的“乌镇气质”
D.与人民大会堂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建筑体量之大
17.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8分)
18.有人觉得第⑥段可以删去,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4分)
【参考答案】
14.(2分)雕 琢
15.(3分)会展中心的建筑风格要与古镇整体环境融合一致/恢复与人亲近的尺度和质感,在视觉上融入环境(意思对即可)
16.(3分)A
17.(8分)
(1)体现互联网理念(特点精神)
(2)以瓦片和披檐呈现江南文化元素
(3)以小空间、小场所来象征分散、自由(开放)
(4)以不锈钢垂挂帘幕象征互联网
18.(4分)不能删。这段文字概括了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的设计理念,也引出了下文千年古镇文化与互联网精神完美整合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