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锔瓷技艺

发布时间:2019年8月3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0105  浏览:

【原文】
    锔瓷技艺
    ①锔瓷,是指陶瓷器修补技术。
    ②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瓷器光亮圆润、坚固耐磨,因而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但瓷器易碎,且无法通过粘合或捆绑复原。在生活水平低下的年代,市场有碎瓷再生的需求,同时瓷器可制成工艺品,有的晶莹剔透,有的大器沉雄。这些作品往往出于大师之手,不可重复,不得再生,只有修补。于是,锔瓷技术便应运而生。
    ③锔瓷需要金刚钻,因为瓷器的硬度非常高,其它金属钻头都无法钻孔打眼,所以民间有“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的说法。
    ④锔瓷讲究精工细作,比如紫砂壶的锔补,因为壶壁较薄,锔钉眼的深度要控制在壶壁的一半,这种精确到毫米的工作,完全靠工匠的手感,用力稍欠,深度不够,则事倍功半;用力稍过,壶壁钻透,则前功尽弃。再如形似订书钉的“锔钉”,两只脚打入钉眼时角度要好,否则难看不说,天长日久就走形了。
    ⑤在将碎瓷修补完好的基础上,如何使这些再生之器看得上眼,就要讲点艺术了。因为单纯的修补只是匠活,而修复却不觉丑陋,再生而没有缺憾,就接近艺术了。乾隆年间兴起的“锔活秀”,要求锔匠们在修补瓷器时,重视对器具的装饰,能将镶嵌、锻打等工艺融入锔补拼接中,于是对瓷器进行镶边、雕花、包口、刻字等修饰工艺便产生了。
    ⑥“锔以合道”是这项技艺的顶峰,碎瓷的每一条裂纹,每一道缝隙都有它的走势和趋向,工匠的匠心在于通过艺术构思,运用精湛的手艺,在残缺的器物上完成二次创作,此时的作品雅性自然;破碎的纹络或直或斜,亦直亦曲,状如枝蔓,形似闪电,自然而生,看似有为却若无为,从而达到“补而不失其真,修而愈增其美”的化境。
    ⑦锔瓷技艺的起源已无法考证,但《清明上河图》描绘了锔匠做活的一幕,可见它至少跨越了千年历程。锔瓷是一门成人之美的手艺,每一次成功修复破损的物件,就像是修复一份破损的感情,但社会在前进,伴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锔瓷技艺日渐式微,昔日穿街走巷的锔瓷工匠,已经淡出人们视野。
    (选自《科普话报》有改动)

【问题】
    15.从第②段可概括出锔瓷之技应运而生的原因是:(共4分)
    (1)【    】
    (2)【    】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瓷器是一种兼具实用和审美价值的器具。
    B.除钻石外其它金属也能用作金刚钻钻头。
    C.举修补紫砂壶的例子说明锔瓷是一门艺术。
    D.《清明上河图》可证锔瓷技艺起源于宋代。
    17.第⑥段画线部分乃匠心所在,其含义是【    】。(3分)
    18.锔瓷之技有三个境界,可概括为:(共6分)
    (1)【    】
    (2)看得上眼,讲点艺术。
    (3)【    】
    19.中国传统民间技艺有七十二行当之说,很多行当与锔瓷技艺一样,渐渐消失,例如爆米花、捏泥人、纳鞋底、弹棉花等,请选择一种,简要说说你对这一技艺的了解。(3分)

【参考答案】
    15.(1)在生活水平低下的年代,市场有碎瓷再生的需求;
    (2)工艺品出于大师之手,不可重复,不得再生,只有修补。(共4分)
    16.A
    17.通过艺术构思,运用精湛的手艺,在残缺的器物上完成二次创作。
    18.(1)精工细作,修补完好。(3)锔以合道,达到化境。
    19.能答出该技艺的本质属性或操作中的特征性过程(步骤),都给3分。
    例1:爆米花是一种膨化食品的加工工艺。取适量的玉米(或大米、小米)放入爆米花锅内,并封好顶盖,再把爆米锅放在火炉上不断转动使之均匀受热后,就可爆出爆米花来。
    例2:捏泥人是以泥巴为材料,通过手工制作工艺品并施上色彩的技艺。制作时,泥人在手中捏、挤、拉、伸,手中的压子(一种柳叶形的工具)随时配合勾、抹、挑、搓。
    例3:弹棉花是一种使棉花蓬松(或恢复棉花弹性)的传统手艺。弹花时用弹花锤击打弓弦,将棉花弹松。
    例4:纳鞋底是一种在鞋底上面密密地缝,使它结实耐磨的古老手艺。纳鞋底时,将鞋底固定在夹板上,一手拿针推,一手拿穿好线绳的针,来回穿梭。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唐俭与太宗弈,占先。上怒,出为潭州。余怒未息,召尉迟敬德曰
  • 下一篇:塾师老汪
  • 【推荐文章】

  • 19.任务型写作(8分)清明节放假,父母要去乡

    【问题】 19.任务型写作(8分) 清明节放假,父母要去乡下扫墓,但小梦有课外辅导班...

  • 爱与宁静曾经来过

    【原文】 爱与宁静曾经来过 张丽钧 ①雨季来临前,我们照例去楼顶检查一下避雷针。 ②...

  • 我常常牵挂的男孩

    【原文】 我常常牵挂的男孩 修玫 那时是1966年深秋,正是全国红卫兵大串连的高峰。只...

  • 浣溪沙

    【原文】 浣溪沙 苏轼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

  • 救命的海鸥

    【原文】 救命的海鸥 科里 瓦尔克 迪伦[美国] ①在我12岁的时候,有一次跟着爷爷出海...

  • 文化传承不是照搬历史

    【原文】 文化传承不是照搬历史 ①中国传统文化历时五千年,虽与中华民族的前进同步...

  • 【最新文章】

  • (5)请从学过的古诗中选出一个含有“秋”或
  • 高帝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谏,
  • 窗外人生
  • 人的心理总是随着年龄、体验和环境产生变化。
  • 19.任务型写作(8分)清明节放假,父母要去乡
  • ⑤登高远眺,总能令人豪情满怀。杜甫《望岳》
  • 当夜,两个孩子果然如约而来。他们坐在树荫底
  • 人为什么要善良
  • ⑴下面的小诗,涉及《水浒传》中哪三个情节?
  • ⑵英雄气,是一种精神,一种超越的力量。从下
  • 秋天的怀念
  • 材料一:近年来,智能手机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
  • 多读点“无用之书”
  • 锁王
  • 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