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童传》节选
作者:未知 文章ID:40228 浏览:
【原文】
《安童传》节选
安童,木华黎①四世孙。世祖②追录元勋,召入长宿卫,年方十三,位在百僚上。
四年,执阿里不哥③党千余,将置之法,安童侍侧,帝语之曰:“朕欲置此属于死地,何如?”对曰:“人各为其主,陛下甫④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帝惊曰:“卿年少,何从得老成语?此言正与朕意合。”由是深重之。至元二年秋八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增食邑至四千户。辞曰:“今三方虽定,江南未附,臣以年少,谬膺⑤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帝动容,有间⑥曰:“朕思之熟矣,无以逾卿。”(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释】①木华黎:成吉思汗手下骁将,开国功臣。②世祖:忽必烈。③执:捕捉,抓到;阿里不哥:忽必烈之弟,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政策,曾与忽必烈展开内战,兵败后,被忽必烈幽禁。④甫:刚刚。⑤膺:担任。⑥有间:过了一会儿。
【问题】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帝【语】之曰(▲)
②【遽】以私憾杀人(▲)
③何从得老成【语】(▲)
④由【是】深重之(▲)
(2)下列各句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遽以私憾杀人
A.【以】光先帝遗德
B.【以】啮人,无御之者
C.皆【以】美于徐公
D.【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此言正与朕意合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朕思之熟矣,无以逾卿。
▲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八则》)
▲
11.请概述第二段中关于安童的两件事。(2分)
▲
【参考答案】
8.(1)①告诉,对……说;
②立即,立刻;
③话,话语,语言;
④这,这件事。(每空1分,共4分)
(2)D(D项和例句都解释为介词,因为;A项,连词,表目的,来;B项,解释为连词,表假设,如果;C项为动词,认为。2分)
9.此言/正与朕意/合(2分,一处1分。)
10.(1)我已经很认真地思考过这件事了(或者“我已经深思熟虑过了”),没人能够超过你。(2分)
(2)聪敏而又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2分)
11.安童劝说皇帝不要因私仇杀人,(1分)安童顾全大局,谢绝升官。(1分)
【译文】
安童,是木华黎的四世孙。世祖皇帝为追念功臣,把他召入长宿卫,这时安童才十三岁,官位已在百官之上。
中统四年,抓到阿里不哥的党羽一千多人,将要处置,安童在皇帝旁边侍候,皇帝对他说:我将要治这些人的死罪,怎么样?回答说:他们也是为了自己的主人,如今您刚平定天下,就因为私人的仇恨杀人,这样怎样来收服至今未归附的人呢?皇帝很惊奇的说:你是个少年,怎么说的话却如此老道?你说的正合我的意思。因此特别器重他。到了元二年秋八月,官封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食邑增加至四千户,安童推辞说:如今虽然三个方向已经平定,但江南尚未归附。我这么年轻,就被委以这么重的任务,恐怕各个地方会轻视朝廷。皇帝深受感动,一会儿说:我已经深思熟虑过了,没人能够超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