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跟着父亲读古诗

发布时间:2019年9月17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2日
作者:潘向黎  文章ID:40493  浏览:

【原文】
    跟着父亲读古诗
    潘向黎
    ①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开始让我背诵古诗。
    ②听上去平淡无奇——如今谁家孩子不从“鹅鹅鹅”开始背诵几十首古诗,好像都不好意思说幼儿园毕业了。但是相信我,在那个年代,这也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我带着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开始读父亲手写在粗糙文稿纸背面的诗词。
    ③我背的第一首诗是“白日依山尽”,然后是“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然后,应该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我的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好理解,有的地方我完全不明白。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繼续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
    ④我背诵的第一阕词,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生硬突兀的——岳飞的《满江红》。后来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我有女儿,即使不让她背李清照、柳永,至少也会选晏殊、周邦彦吧?现在的我对当年的父亲笑着说:“爸爸,你也太离谱了。”当时因为这阕词生字多,我背得很辛苦。等放暑假,父亲回来了,居然没有抽查这阕词,让我暗暗失望。那时候,因为常年不在一起生活,我有些敬畏父亲,竟不敢自己主动卖弄一下,背给他听。
    ⑤按现在的养育标准看,我还在襁褓中时,父母就被迫分居两地,我的整个童年父亲都不在身边,心理阴影该有多大啊。幸亏父亲不在的时候,有他亲手录的古诗词陪着我。
    ⑥父亲出差给我带回一套唐诗书法书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杜牧到底想说什么。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觉得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光。我独自惊喜了一会儿,又有一点隐隐的担忧:怎么读不出要人上进的意思?
    ⑦等到可以天天见到父亲,我已经不需要再问,我自己明白: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觉得优美,置身其境,这个诗人便可称得上手段了得,这首诗的价值已经足够。诗不一定要用来包裹人生道理,不说“苦寒”,单纯写梅花也是可以的。明白了这一点,我有一种被赦免的轻松感,从此便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来读了。
    ⑧我十二岁那年,随母亲移居上海,全家团聚。仿佛一下子海阔天空了,我可以很方便地从父亲的书架上接触到许多古典诗词读本,而且编选者都是真正的大家。也就是在这些诗词选里,我第一次看到在书上随手标记、评点的做法——父亲在这些书里,用铅笔、红铅笔、蓝色钢笔做了各种记号(估计是每读一遍用一种颜色的笔标记,有三种颜色表示至少读了三遍)。
    ⑨父亲觉得好的地方,会画圈。若是句子好,先画线然后在线的尾巴上加圈;整首好,则在标题处画。好,一个圈;很好,两个圈;极好,三个圈。觉得不好,是一个类似于拉长了的顿号那样的一长点。父亲画三个圈的情况自然不多,所以每次遇到,【我都要整理衣裳、清清嗓子,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对父亲说,某一首诗真是好,我完全同意他的三个圈。父亲大多只是笑笑,并不和我展开讨论。
    ⑩那是20世纪80年代,他忙着准备讲义和伏案著书,我虽然到了他眼皮底下,他却常常没空理我。于是我也只能用在书上点点画画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父亲破天荒地允许我在他的书上做记号,当然只能用铅笔。父亲在苦熬他的文章或者讲义,我虽然就坐在他对面,但是不敢打扰他,只能在他读过的书里通过各自的评注和他“聊天”。
    11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惜时如金的父亲有点抵挡不了,想早点溜进书房:“以后再说吧。”我不依不饶:“你给我五分钟。”于是父亲坐了下来,听完我机关枪扫射般的一通话,想了想,说:“虽说诗无达诂,不过你的观点好像比我当年的更有道理。”没等我发出欢呼,他又接着说,“哪天我去看朱先生,带你一起去吧。”朱先生是父亲特别尊敬的老师朱东润先生!我又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
    12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问题】
    20.下列对文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④段中的“失望”,是因为爸爸没抽查我能背的《满江红》。
    B.第⑥段中的“惊喜”,是因为我读出了《绝句》中的画面感。
    C.第⑥段中的“担忧”,是因为我读不出古诗中催人上进的意思。
    D.第⑦段中的“轻松”,是因为我被古诗中优美的景色吸引住了。
    21.根据文中内容,概述父亲对我学习古诗提供的帮助有:
    (1)【    】
    (2)【    】
    (3)【    】(每空不超过15个字)(6分)
    22.文中“我”读古诗的方式,主要有背诵、【    】、【    】、和【    】等。(3分)
    23.第⑨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动作描写,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4.文末写道:“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根据上文相关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到自己长大了?(5分)

【参考答案】
    20.(3分)D
    21.(6分)把诗写在文稿纸背面让我背诵
    出差记得带唐诗书法书签给我
    允许我翻看他书架上的藏书
    准备带我请教名师(只要写出其中三处即可)
    22.(3分)联想、批注、辩论(想象、评注等)
    23.(4分)既表现了对父亲理解诗歌权威性的尊重,也表现了优秀古典诗歌在她心目中崇高地位,还表现了她对读诗这件事认真庄重的态度(写出其中两点即可)(表达的情感态度1分,与之相对应的内容1分)
    24.(5分)一是面对权威的父亲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得到父亲认可;二是父亲愿意带她去见朱先生求教,把她看作了可以交流、可以讨论的对象。所以她觉得自己长大了。(两个角度各2分,语言流畅1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塑料污染席卷海洋
  • 下一篇:【材料一】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
  • 【推荐文章】

  • 春之怀古

    【原文】 春之怀古 张晓风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

  • 木秀于林,风必助之

    【原文】 木秀于林,风必助之 叶倾城 ①学者谢泳在研究西南联大的时候注意到,当时同...

  • 深院

    【原文】 深院 韩偓 鹅儿唼喋栀黄嘴,凤子轻盈腻粉腰。 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

  • 乐趣的果实

    【原文】 乐趣的果实 ①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像繁花的品种一般多。 ②人人都...

  • 马路文明“罚”得出吗?

    【原文】 马路文明罚得出吗? ①即日起,北京将严惩交通违规行为,带头闯灯的行人将面...

  • 峡口①进友人

    【原文】 峡口①进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 【最新文章】

  • 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帝
  • 最美的对视
  • 春之怀古
  • 找回颤动的感觉
  • (6)假如外国朋友迈克乘坐“一带一路”专列
  • 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①地球大气圈的存在,不仅保护了我们,还是生
  • 鲸落,深海中的温柔孤岛
  • ①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
  •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 宋有兰子①者,以技干②宋元③。宋元召而使见
  • 回忆鲁迅先生
  • 印刷术的发明开创了广告的新纪元。我国毕昇最
  •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