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一只鹭(lù)鹫(jiù)

发布时间:2019年9月24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1日
作者:陈昕(xīn)巨  文章ID:40631  浏览:

【原文】
    一只鹭(lù)鹫(jiù)
    陈昕(xīn)巨
    童年的一个雪天,我们被饥饿困扰,家里委实找不到一点可以吃的东西。我和母亲以及还在襁褓之中的弟弟最大的愿望,就是等待父亲回来,他是到湖滩上挖野荸荠去了。虽然我们明白,这么大的雪,天又特别冷,湖滩肯定是冻住的,但我们依然充满希望地等待着。那种时候,能够充饥的东西,惟有等待和希望。
    中午以后,父亲的身影才在我们久久等待的视野中出现。当他裹着一阵冷风走进门来的时候,我看见他摊着双手,怀里竟抱着一只鸟。父亲说,那是只冻得快要死了的鹭鸶,在雪地里,一伸手就逮住了它。
    父亲把鹭鸶放到地上,它浑身颤抖,连站都站不稳。我蹲下来抚摸它的羽毛,它并不害怕,它是连害怕的力气也没有了。它的眼睛水滋滋的,似是泪,浮着那种招人怜悯的微光。在这种冰雪封冻的天气,这只鹭鸶真的太可怜了。
    我感到了一阵袭来的饥饿,就抬起头来问父亲:“挖到野荸荠了吗?我饿。”
    父亲眼里掠过一丝无奈:“地冻得实在硬,刨不动。”说着他将目光移向母亲:“把这只鹭鸶杀吃了吧,孩子太饿。”
    母亲显得十分犹豫,她信佛,从不杀生。衣服上落只虫子,也轻轻掸掉,不肯碾死,何况要杀这样一只可怜的鹭鸶呢?
    “不,不能杀它,它太可怜了。”我大声说。
    父亲说:“我们没有吃的,你不是很饿吗?”
    “我不饿,一点也不饿,你别杀它。”我赶忙说。
    “它快饿死了,我们没东西喂它,它反正是要饿死的。”父亲坚持着。
    “不,我喂它,它不会死。”我护住鹭鸶,扳开它的长喙,撮了些唾液吐进去,鹭鸶缩动长脖子,贪婪地吞咽着。
    见我如此,母亲就说:“别喂了,口水喂不活它,我们不杀它了。”
    我把鹭鸶放到一只旧竹筐里,筐里垫了些干草。我想着等到天晴,鹭鸶能够觅食的时候,就把它带到湖滩去放了。
    那是最难熬的一夜,两天没吃进一点食物的胃先是疼痛,接着似火烧火燎,以后就麻木了,身上一阵一阵地渗冷汗。我朦胧中觉得夜里母亲不止一次到我床边,伸手摸摸我的额头,然后,就小声的叹息。
    天刚亮,母亲摇醒我,说:“快起来,鹭鸶死了,是饿死的。”
    我来不及穿衣就跑到竹筐边,鹭鸶真的死了,倒在干草上面,脖子垂向一边。
    母亲烧了些开水,将鹭鸶冲烫了几下,拨了羽毛,然后剖开肚子,将内脏扒出来洗净。那只可怜的鹭鸶的胃囊里,除了几粒玛瑙色的砂粒之外,什么也没有。它大概也已经饿了好多天。
    鹭鸶自己死了,我们吃它便心安理得。鹭鸶太瘦,肉很少,母亲就烧了半锅汤,每人一小碗。
    那是我们家的一顿美餐。
    许多年以后,我仍忘不了那只鹭鸶,是它救了我们,让我们一家渡过了难关。鹭鸶被我们吃了的第二天雪就停了,天气转暖,第三天,父亲就从湖滩上挖回了一些野荸荠。
    后来,我们长大了,母亲年老了。那年她身染重病,临终之前喊我到床边,说:“记得那年大雪天的那只鹭鸶吗?是我扭断了它的脖子,我是罪过太深啊……”我这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我的连走路也不肯踩死虫蚁的善良的母亲,不忍心让我们挨饿,竟亲手杀死了一只鹭鸶!几十年来,她的心因此默默地承受着多少折磨啊!

【问题和参考答案】
    15.文中两次点到母亲因为信佛而不肯杀生有什么用意?(4分)
    表现母亲善良仁慈的本性,与亲手杀死鹭鸶的举动形成鲜明的对照,借以突显母亲为了家人度过难关,不得不以几十年的心灵折磨为代价而违背良心杀生的无奈,突出了母亲对家人无比的爱和伟大的奉献精神。
    16.联系选文内容,说说母亲是个怎样的形象?(4分
    文中的母亲善良、仁慈,具有伟大的奉精神。从几次描写她信佛、不肯伤害任何小生灵、临终前的忏悔等正面描写可见,从“我”宁可自己忍饥挨饿也不肯杀死鹭鸶也可以侧面看出她的善良与仁慈。
    17.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的句子。(4分)
    (1)我护住鹭鹫,扳开它的长喙(huì),撮了些唾液吐进去……
    运用了一系列动作描写,传神地刻画出“我”同情并爱护这只奄奄一息的鹭鸶,唯恐父母杀死它的情态。
    (2)几十年来,她的心因此默默地忍受着多少煎熬啊!
    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和“默默”、“忍受”、“煎熬”等词语,充分表达了“我”对无私母爱的深深感激和赞颂之情。
    18.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改为“煎熬”更好。你的意见呢?请简述理由。(5分)
    示例一:我认为“煎熬”好。因为“煎熬”不仅能概括当年“我”饥寒交迫的生活境况,更能凸显母亲当年为了全家所付出的几十年的精神折磨的代价。“煎熬”言简义丰,突出了讴歌母亲伟大的奉献精神的主题
    示例二:我认为“一只鹭鹫”更好。因为个标题具体、形象,既预示着全文的故事与鹭的紧密联系,又交代了贯穿全文的主线,还能以误会法突出母亲伟大的奉献精神的主题。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别让速成毁了匠心
  • 下一篇:(A)“妈大概起来了,我呢,才下工回家。”保尔想到这里,一边
  • 【推荐文章】

  • 叶燮①《客发苕溪②》

    【原文】 叶燮①《客发苕溪②》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

  • 寄和州刘使君①

    【原文】 寄和州刘使君①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

  • 对不起,孩子

    【原文】 对不起,孩子 张亚凌 (1)剩下几天就中考了,我眼前是最后一次模拟试卷。...

  • 春雪·梅花

    【原文】 春雪梅花 ①客居纽约,寒冬渐远,春已归来。没想气温骤降,我虽畏寒,却恋雪...

  • 冬天

    【原文】 冬天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

  • 秋夜曲

    【原文】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

  • 【最新文章】

  •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
  • 伊犁①城中无井,咸汲水于河。一佐领⑦曰:“
  • 《鼎湖山听泉》中的三段文字
  • 学会倾听
  • “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日前,中国新闻出版
  • 一只羊其实怎样
  • 5.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一
  • 2、(2分)修改病句。①杜甫诗歌思想与艺术造
  • 一百年前的今天,①【一颗巨星陨落了】。但他
  • 班上以“感悟自然,收获智慧”为主题开展综合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鱼我所欲也》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段
  • ①多年前,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学习讲座
  • 天净沙·秋思 水仙子·咏江南
  • 记承天寺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