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读书是一种“遇见”

发布时间:2019年9月25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5日
作者:赵畅  文章ID:40653  浏览:

【原文】
    读书是一种“遇见”
    赵畅
    ①我以为,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精华。
    ②如果说,“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那么,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理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苏东坡说得好:“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所欲求者尔。”那么,什么才是“所欲求者”?我想,除了要选择那些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功课长进的书籍外,关键一定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须知,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而对于那些平庸的书籍,我们还是少读或者不读为妙。那样的“遇见”,只是重复,只会无端损耗你去选择读一本经典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太不值得。
    ③读书的“遇见”,又并非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换言之,一定要避免人云亦云的做法,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诚如孟子所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据说,梁启超先生对所读之书是不愿轻易相信的。他作《王荆公》,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所以,当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始发现其中的一些以讹传讹抑或故意诋毁、污蔑的谬误,然后,他“一一详辨之”,以还原历史真相。这种实事求是的“遇见”方式,不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治学态度负责。
    ④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则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而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延伸或者跳出书本的平面“遇见”,而到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去做立体的“遇见”,其效果或许会更精彩、更生动。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就对读书与旅行之间的关系有着独到的理解。他说:“我是搞历史地理的,旅行有时会带来契机,长期解不开的谜解开了。我曾和凤凰卫视拍过《告别三峡》的纪录片,就看到当地一个盐场,卤水直接从山里流出来,这种卤水看着普通,其实咸得不得了,直接放在锅里煮就成了盐。这里的盐场一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在用,后来才停掉。我研究移民史,巴人曾迁到这里煮卤产盐,巴人为什么一度很强势,地盘能扩展那么大?他们控制着盐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原本,葛剑雄教授在读书中无法解开的疑窦,想不到因为一次拍纪录片的“遇见”,终于茅塞顿开。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现实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无疑是对书本知识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补充和佐证。
    ⑤【想起杨绛先生说过:“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这无疑是对“读书是一种遇见”最生动的诠释。而一个会“串门”、常“遇见”的读书人,更让“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可能,水到渠成。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0月9日,有删改)

【问题和参考答案】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读书是一种“遇见”是比喻的说法,意在告诉人们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读书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思考判断,读书要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B.第⑤段画线句子引用杨绛的观点启发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努力做一个会“串门”、常“遇见”的读书人,遇见更好的自己。
    C.本文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说理,事例典型,论据充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第①段点明论点,第②③④段分析说理,结尾段引用杨绛的观点来总结升华读书是一种“遇见”的内涵。
    12.B(引用杨绛的观点是强调本文的中心观点,即读书是一种遇见)(3分)
    13.下列的材料可以作为第②段补充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B.郑板桥说:“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C.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13.D(别林斯基的观点符合第②段的中心观点,可以作为补充论据来论证本段论点,即选择经典的书读,不读平庸的甚至庸俗的书)(3分)
    14.结合选文的内容,谈谈自己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如何读书。(4分)
    14.示例: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读书时间非常宝贵。读书不仅要选择复习备考的资料,还要挤出时间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2分),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傅雷家书》等,不读那些平庸甚至格调不高的书籍,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诸葛亮论赏罚
  • 下一篇:良心
  • 【推荐文章】

  • 天下第一奇石

    【原文】 天下第一奇石 ①在中国福建省南端的东山岛上有一块奇石,它有一间房那么大,...

  • 甘为春泥护春花

    【原文】 甘为春泥护春花 陈漱渝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鲁迅 ①每...

  • 使至塞上

    【原文】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

  • 诣红楼院寻广宣①不遇题

    【原文】 诣红楼院寻广宣①不遇题 唐 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②。 隔窗...

  • 暮春归故山草堂

    【原文】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①稀,辛夷花②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

  • 小桃红

    【原文】 小桃红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传。共留连,画...

  • 【最新文章】

  • 天下第一奇石
  • ⑸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
  • ⑹古诗文中有许多表现“气节”的句子,请写出
  •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
  • 帕瓦罗蒂的“椅子观”
  • 甘为春泥护春花
  • 绵延二十一日的宴(有改动)
  • 为了让传统的节日文化更广泛的走进学生的日常
  • 谁能脱口叫出你的芳名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D调弥撒曲》和
  •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
  • “悟空”探“妖”
  • 《故乡》节选
  • 《谈生命》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