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二十七始发愤
作者:未知 文章ID:40662 浏览:
【原文】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
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①,皆不中,曰:“此未足为我学也。”【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②百家之说。】嘉佑③初,与二子轼、辙至京师。欧阳文忠公献其书于朝,士大夫争持其文,二子举进士,亦皆在高等。于是,父子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注释】①举茂才:指被地方政府推荐为有才德的人。②六经:指被儒家推崇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著作。③嘉佑:宋仁宗年号。
【问题和参考答案】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壮岁犹不知【书】/即【书】诗四句
B.此未【足】为我学也/不【足】为外人道也
C.士大夫【争】持其文/知而不【争】
D.父子名【动】京师/佁然不【动】
9.B(A.读书/写;B.值得;C.争夺/通“诤”,谏诤,规劝;D.震动/活动,举动)(3分)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及百家之说
10.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
11.苏洵的学习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11.①要想成功,无论什么时候踏出第一步都不会晚。②只要用心去做,年龄不是问题。③读书不为名利,只为了提升自己的水平。④下决心去奋斗,是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共3分,答对其中一点即可)
【参考译文】眉山的苏洵,年少的时候不喜欢读书,到了青壮年的时候还不知道要去读书,到了二十七岁时,才开始努力读书,参加科举的进士考试,又被地方政府推荐为有才德的人,都没有中,(他)说:“这不值得作为我学习的内容”。(于是他)就烧了自己的书,关门读书,五六年后就对《六经》和各个学派的学说都非常有研究。嘉佑初年,苏洵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起到京城,欧阳修把他的文章献到了朝堂之上,大臣们争着看他的文章,两个儿子参加科举进士的考试,成绩都在优等。因此,(苏家)父子的名声震动了京城,而苏轼善于写文章,(人们)把他们叫作“三苏”,苏洵是老苏,苏轼是大苏,苏辙是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