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信·中国》栏目3月9日起在中央电視台练合频道首播。
作者:未知 文章ID:40787 浏览:
【原文】
材料一:《信·中国》栏目3月9日起在中央电視台练合频道首播。节目以“信”为载体,传递的是“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核。每期精选的信件,是从建党以来收录的2000多共产党员书信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有伟人、名人的信,也有不为人知的普通共产党员的信。
在内容构建上,节目组进行了大胆尝试和创新,把书本上的英雄形象拉回到普通人,用观众能够感受到的共通情感,在书信文字中展现鲜活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形象。
在拍摄上,采用的潘多拉魔盒立体投影技术。该技术的每一个视屏都是由19台光投影拼接完成,可以打出360度环形视觉,为观众营造出裸眼3D的视觉效果。技术实现了时光穿梭的效果,让观众跟随信件的朗读者身临其境地回到信件写就的年代。
材料二:《信·中国》的播出,让观众看到另一维度上的文化类节目形态探索,其在创作上巧妙地统合了“大”与“小”的关系一一在选材方面有大题材的格局视野,呈现于舞台的是“理应受到更多关注的信件”。每封信的叙事和细节,实际上透着每个平凡的中国人面对时代变迁时的抉择。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周勇评)
《信·中国》节目中“打开”一封封中国信,其实是讲述关于信仰、信念、信任、信守、自信的中国故事。用信件之间的互文,书信与历史背景的呼应来解读信件,是值得称道的模式。正因为信息量丰富,一封封书信里能见人性,而人性又能辉映着党性,让观众在“书信的历史”里看见人性的光辉、时代的变迁。(文汇报评)
材料三:某市中学生使用书信情况调查结果
从未写过书信
|
学应用文时写
|
寄贺卡时写
|
91%
|
6%
|
3%
|
【问题】
①请分别概括材料一、材料二的主要内容。(4分)
②材料三的调查表反映了什么情况?(2分)
③针对调查结果,班委会组织欣赏名人书信的活动,可是小明同学不感兴趣,不愿参加,请你结合材料一、二劝说他。(2分)
【参考答案】
①材料一:《信·中国》栏目的创办目的、内容和形式创新。
材料二:媒体和名人对《信·中国》栏目的综合评价。(意近即可)
②现代绝大多数中学生从不写信,或现代绝大多数中学生不会使用书信进行沟通交流。
③【评分标准】格式:称谓+阅读名人书信的作用+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