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桥之过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1日  更新时间:2023年9月23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0899  浏览:

【原文】
    桥之过
    ①柳老师,姓柳爱柳。柳无水不活。她生在柳溪,既有柳又有溪。人生自然一fān风shùn:小学毕业上初中,初中读完考进师范,毕业后回到柳溪当老师。
    ②柳溪在村东头,3米多宽,溪源在山上,终年溪水潺潺,流向远方。溪水像一把明晃晃的剑,斩断两岸人们相连的纽带。自打柳溪村炊烟初升起,有志之士就欲在溪上架一座桥,把断了纽带连接起来。这是积德之事,“架桥铺路养儿无数”,造一座桥就是树一尊碑,那些无儿无女的户家更是争先恐后。于是,几乎每年的秋天,溪上总是支起简陋的独木桥。
    ③可是,第二年一场暴雨,又被山洪吞噬,溪水依旧是一把剑。人们说造桥者心不诚!造桥者说溪水不义。谁是谁非,无人评说。
    ④柳老师任教的柳溪小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溪东,春夏秋冬涉水就读。春夏秋三季溪水像母亲的手揉在孩子的脚上,搓去污垢,搔得脚心痒酥酥的。冬季溪水却似一坛辣椒水,辣得孩子脚掌红红的。柳老师小时候冬天下过水,知道那滋味:开始脚像被狗咬似的,钻心痛,然后就是麻木无知,像绑在身上的两块木头。于是,她郑重宣布:冬季的溪东学生不能脱鞋过溪,全由自己一人背着接送。
    ⑤夏天,山洪滚下来,溪水增宽变深。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校,教室里总是空出三分之一。这时柳老师的心房也随之空荡荡的。为了填满教室,也为了填满自己的心,每场大雨之后,柳老师准时淌过溪水,挨家挨户领学生。
    ⑥柳老师背学生过溪的事迹,随着溪水从柳溪漂向天外……
    ⑦县里、地区、省里分别表彰她为“优秀教师”。
    ⑧四季转换,溪水悠悠。获得赞誉的柳老师依旧在冬季和大雨之后背送学生过溪,只是又多了一件分外事——带领同学们开荒种地。她打算在溪上造一座桥,预算1000块。
    ⑨1000块钱终于凑够了:勤工俭学收入500元,加上柳老师自己的积蓄。承包者被柳老师的精神所感动,夜以继日赶在“教师节”前把桥架通了。断了数百年的纽带终于接上了。
    ⑩桥上没有树碑,也没有剪彩,只有孩子们“咯咯咯”的欢笑声和脚踏桥面发出的“咚咚咚”的响声,但这声音叩击着柳老师的心,不时激起一阵阵欣慰的涟漪……
    11寒假到了,又开始一年一度的“优秀教师”评选工作。可是,这次柳溪小学上报的柳老师的先进事迹材料,不几天却被退了回来,上面批着:缺少背送学生过河的典型事迹,材料不过硬。
    12柳老师知道了,找出几年来省地县发给她的奖状,铺在潺潺的溪水上,她想:这荣誉属于溪水,应该归还它。
    13孩子们像约好似的,从家中带来锤子、斧头,狠命地敲打石桥,想砸毁它。因为他们听说:由于有了这座桥,柳老师才没有评上好老师!
    14柳无水不活。柳老师姓柳爱柳,大概也离不开水吧……

【问题】
    19.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一fān【    】风shùn【    】
    20.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柳老师所做的分外事:(6分)
    (1)【    】
    (2)【    】
    (3)【    】
    21.以下对本文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把柳溪比喻成剑,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溪水窄和直的特点。
    B.柳溪村的贫穷和落后,使它数百年来都不能建起一座桥。
    C.柳老师背送学生过柳溪的目的是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D.没有在建成的桥上树碑,预示着这座桥迟早还会被毁掉。
    22.文章首尾都写到了“柳无水不活”。第①段中“柳无水不活”的含义是:(1)。
    第14段中“柳无水不活”的含义是(2)。(4分)
    23.请依据你对本文的理解,将同学乙的话补充完整。(5分)
    同学甲:文章第13段写孩子们砸桥,不太真实——这可是一座石桥,光凭几个孩子能砸得了?删去这一段,对理解本文不会有什么影响.
    同学乙:第13段怎么能删呢?它在全文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

【参考答案】
    19.(2分,各1分)帆    顺
    20.(6分,各2分)(1)柳老师背学生过溪上学;(2)柳老师带领同学们开荒种地;(3)柳老师拿出自己的积蓄用来造桥。
    21.(3分)C
    22.(4分)(1)柳老师生在柳溪,师范毕业后回柳溪当老师(体现刘老师对家乡的热爱)(2分)(2)柳老师爱自己的学生,爱家乡的教育事业,体现柳老师淡泊名利的志趣和境界。(2分)
    23.(5分)评分说明:围绕本段所表现的孩子们的情感,结合题旨和写作意图进行阐述。
    示例:孩子们用行动为柳老师抱不平(1分),表现了孩子的单纯和对柳老师的真挚感情(1分)。从孩子的视角点明题旨,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含蓄地批评只看材料不重实绩的形式主义工作作风(或社会风气)(3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乡野高人
  • 下一篇:旅途中的陌生人
  •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

  • 【最新文章】

  • 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
  • 水村闲望
  • 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 不“炒冷饭”的修行者
  •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
  • 客游
  •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父琇,贵州参议。文
  • 第二条路
  •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
  • 虫洞和时间旅行
  • ①。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
  • 夏日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
  • 蕉语
  •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