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桥之过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1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3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0899  浏览:

【原文】
    桥之过
    ①柳老师,姓柳爱柳。柳无水不活。她生在柳溪,既有柳又有溪。人生自然一fān风shùn:小学毕业上初中,初中读完考进师范,毕业后回到柳溪当老师。
    ②柳溪在村东头,3米多宽,溪源在山上,终年溪水潺潺,流向远方。溪水像一把明晃晃的剑,斩断两岸人们相连的纽带。自打柳溪村炊烟初升起,有志之士就欲在溪上架一座桥,把断了纽带连接起来。这是积德之事,“架桥铺路养儿无数”,造一座桥就是树一尊碑,那些无儿无女的户家更是争先恐后。于是,几乎每年的秋天,溪上总是支起简陋的独木桥。
    ③可是,第二年一场暴雨,又被山洪吞噬,溪水依旧是一把剑。人们说造桥者心不诚!造桥者说溪水不义。谁是谁非,无人评说。
    ④柳老师任教的柳溪小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溪东,春夏秋冬涉水就读。春夏秋三季溪水像母亲的手揉在孩子的脚上,搓去污垢,搔得脚心痒酥酥的。冬季溪水却似一坛辣椒水,辣得孩子脚掌红红的。柳老师小时候冬天下过水,知道那滋味:开始脚像被狗咬似的,钻心痛,然后就是麻木无知,像绑在身上的两块木头。于是,她郑重宣布:冬季的溪东学生不能脱鞋过溪,全由自己一人背着接送。
    ⑤夏天,山洪滚下来,溪水增宽变深。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校,教室里总是空出三分之一。这时柳老师的心房也随之空荡荡的。为了填满教室,也为了填满自己的心,每场大雨之后,柳老师准时淌过溪水,挨家挨户领学生。
    ⑥柳老师背学生过溪的事迹,随着溪水从柳溪漂向天外……
    ⑦县里、地区、省里分别表彰她为“优秀教师”。
    ⑧四季转换,溪水悠悠。获得赞誉的柳老师依旧在冬季和大雨之后背送学生过溪,只是又多了一件分外事——带领同学们开荒种地。她打算在溪上造一座桥,预算1000块。
    ⑨1000块钱终于凑够了:勤工俭学收入500元,加上柳老师自己的积蓄。承包者被柳老师的精神所感动,夜以继日赶在“教师节”前把桥架通了。断了数百年的纽带终于接上了。
    ⑩桥上没有树碑,也没有剪彩,只有孩子们“咯咯咯”的欢笑声和脚踏桥面发出的“咚咚咚”的响声,但这声音叩击着柳老师的心,不时激起一阵阵欣慰的涟漪……
    11寒假到了,又开始一年一度的“优秀教师”评选工作。可是,这次柳溪小学上报的柳老师的先进事迹材料,不几天却被退了回来,上面批着:缺少背送学生过河的典型事迹,材料不过硬。
    12柳老师知道了,找出几年来省地县发给她的奖状,铺在潺潺的溪水上,她想:这荣誉属于溪水,应该归还它。
    13孩子们像约好似的,从家中带来锤子、斧头,狠命地敲打石桥,想砸毁它。因为他们听说:由于有了这座桥,柳老师才没有评上好老师!
    14柳无水不活。柳老师姓柳爱柳,大概也离不开水吧……

【问题】
    19.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一fān【    】风shùn【    】
    20.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柳老师所做的分外事:(6分)
    (1)【    】
    (2)【    】
    (3)【    】
    21.以下对本文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把柳溪比喻成剑,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溪水窄和直的特点。
    B.柳溪村的贫穷和落后,使它数百年来都不能建起一座桥。
    C.柳老师背送学生过柳溪的目的是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D.没有在建成的桥上树碑,预示着这座桥迟早还会被毁掉。
    22.文章首尾都写到了“柳无水不活”。第①段中“柳无水不活”的含义是:(1)。
    第14段中“柳无水不活”的含义是(2)。(4分)
    23.请依据你对本文的理解,将同学乙的话补充完整。(5分)
    同学甲:文章第13段写孩子们砸桥,不太真实——这可是一座石桥,光凭几个孩子能砸得了?删去这一段,对理解本文不会有什么影响.
    同学乙:第13段怎么能删呢?它在全文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

【参考答案】
    19.(2分,各1分)帆    顺
    20.(6分,各2分)(1)柳老师背学生过溪上学;(2)柳老师带领同学们开荒种地;(3)柳老师拿出自己的积蓄用来造桥。
    21.(3分)C
    22.(4分)(1)柳老师生在柳溪,师范毕业后回柳溪当老师(体现刘老师对家乡的热爱)(2分)(2)柳老师爱自己的学生,爱家乡的教育事业,体现柳老师淡泊名利的志趣和境界。(2分)
    23.(5分)评分说明:围绕本段所表现的孩子们的情感,结合题旨和写作意图进行阐述。
    示例:孩子们用行动为柳老师抱不平(1分),表现了孩子的单纯和对柳老师的真挚感情(1分)。从孩子的视角点明题旨,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含蓄地批评只看材料不重实绩的形式主义工作作风(或社会风气)(3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乡野高人
  • 下一篇:旅途中的陌生人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