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乙】孔子学琴于师襄
作者:未知 文章ID:41055 浏览:
【原文】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选自《礼记·学记》)
【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③,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
②益:增加、加深。
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④为人:作曲的人。
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问题】
10.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此之谓乎 丘未得【其】为人也。
B.弗【学】,不知其善也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
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学【而】不思则罔 丘得其为人,黑【而】长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弗食,不知其旨也。
⑵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12.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13.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0.B(B项的两个“学”都是“学习”之意。A项中的“其”字第一个是表示推测的语气;第二个是代词。C项中的“反”字第一个是“反语”之意,第二个通“返”;D项中的“而”字第一个表示转折,第二个表并列关系。)
11.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⑵我已经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法(技巧)。
12.D(他并没有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而是不愿在学习上浅尝辄止)
13.示例: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之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