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母亲的唠叨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3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3日
作者:宋向阳  文章ID:41121  浏览:

【原文】
    母亲的唠叨
    宋向阳
    春生三岁那年,父亲就出车祸走了。在他的记忆里,只要和母亲在一起,总会听到她没完没了的唠叨。
    母亲唠叨的时候,春生是不能走神的。否则,母亲会叉着腰,用手点着他的脑门喊道:你拿我的话当耳旁风吗?
    在母亲的唠叨声里,春生长成了大小伙子,毕业后被分配到镇上做教师。去学校报到那天,母亲老早就起来了,把他的衣服熨得平平展展。过了一阵,母亲将饭端上桌子,见他还没穿衣服,便开始唠叨:起来啦,捂在被窝里想孵鸡仔咋着?往后你要带一群娃子上进呢,这样懒咋行?我说话呢,你明白没?
    春生赶忙爬了起来,嘴里答应着:妈,我知道了。
    母亲坐在他的跟前,瞪着眼睛问他:你知道啥?成天吊儿郎当的,你知道啥?当老师可是天大的事,误人子弟哪行?人家爹妈把孩子交给你,你就要像对自己孩子一样。春生一边穿衣服,一边大声地答应:妈,您放心吧。
    春生吃完饭刚要走,又被母亲叫住了。她猫下身子,把儿子左脚运动鞋带重新系了一遍,嘴里还说:看看你,鞋带系得松松垮垮,没一会儿就得开了,踩在脚下让人看了多不好,头一天上班,要给人留下好印象啊。春生看着母亲头上又添了几缕白发,心里突然酸酸的。
    春生结婚后,搬迸了学校的教师住宿楼。只要一有机会,母亲的唠叨依然不折不扣地进行着。
    这天,因为一件小事,春生和妻子发生了争吵。回到老家,他一声不响地坐在炕头,脸上仿佛结了霜。
    母亲皱了皱眉,盯着他的眼睛说:儿啊,跟你的媳妇闹意见了?
    春生说:吵了几句,没啥大不了的。
    母亲拿了把凳子坐在他的对面,喝道:好日子过够了?人家萍子哪儿对不起你呀?
    春生道:妈,您别生气,我们没事儿。
    母亲从他小时候一直说到结婚,语气慷慨激昂。吐沫星子飞到了春生脸上,他却没敢去擦,时不时还要点点头。即使这样,母亲仍然提醒他:我的话你要不进脑子,纯粹找打。说完便伸过手来。春生侧过脸,把耳朵对准了母亲。母亲叹了口气,手缩了回去。
    儿啊,咱娶了媳妇是用来疼的,不是用来气的,明白吗?母亲说。
    两个小时后,母亲的嗓子已经沙哑,才把他推出了门。
    妈,我还没吃饭呢。春生委屈地说。
    回你媳妇那里去吧,她也肯定饿着呢,给她做顿好吃的吧。
    我在您这儿住不成吗?
    你想让我唠叨一宿啊。
    春生赶忙逃了。母亲在后面大声喊道:儿啊,慢点走。春生听着这话,眼里湿润了。
    若干年后,春生当上了镇中学的校长。他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挨唠叨的机会更多了。
    一天,有个家长因为孩子转学的事,到他家串了趟门,留下一件精装的白酒。客人走后,母亲阴着脸站在了春生面前。春生拿起车钥匙想走,却被母亲拽住了。
    妈,我还有事呢。春生满脸不自在地说。
    母亲平静地望着他,不紧不慢地说:你长本事了,不想听我唠叨了,是不?
    妈,我真有事。春生的声音越来越低。
    今天不是星期天吗?你糊弄谁呀?母亲的声音越来越大。
    春生放下钥匙,让母亲坐在对面,还给她倒了一杯茶水。母亲指着那一件酒开始A(数落责骂)起来,从山南讲到海北,从古讲到今。春生耐心地听着,胸中潮起潮落。两个小时后,母亲的唠叨结束了。
    春生说:这是名牌酒,我还想让您尝尝呢。
    母亲拉着他的手说:你要那样,妈喝了它心里也不舒服啊。春生点点头,把酒送回去了。
    很多年过去,春生顺顺利利地当上了教育局副局长。只要有空,春生就会坐在母亲的对面,默默地望着她,眼神里充满期待。
    妈,您能再唠叨我一回不?春生不住地呼唤着。
    母亲被镶在镜框里,一言不发。
    (选自《漫·阅读》)

【问题和参考答案】
    15.从文中括号内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到A处,并简述理由。(2分)
    最恰当的词语是【    】,理由:【    】
    【答案】数落“数落”有列举过去的过失去、加以指责的意思,符合后
    文母亲“从山南讲到海北,从古讲到今”的意思,同时语气不如“责骂”那样重,用在此处更合适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选取的词语意义要与文章内容、情感相符合。本题中“数落”更符合唠叨的意思,“责骂”语气过重,用在此处并不合适。
    16.如何理解文中母亲的“唠叨”?(4分)
    【答案】母亲的“唠叨”伴随着春生成长:刚开始工作时,母亲唠叨春生让他做一个好教师;结婚后,母亲唠叨春生要疼爱妻子;当上校长后,母亲唠叨春生要清廉为官。母亲的唠叨是母爱的表现,是对春生的谆谆教诲。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唠叨”这个词反复出现在文章中,文章中的情节都围绕母亲的“唠叨”展开,这种唠叨是母爱的体现,饱含了母亲的谆谆教诲。
    17.文章最后两段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文章最后两段,在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了文章题目“母亲的唠叨”;从内容上来讲,揭示了母亲离世的现实,表现出春生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段落的理解。分析段落的作用,主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从结构上来讲,最后两段作为文章结尾照应了题目,总结了全文;从内容上来讲,揭示了母亲离世的现实,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18.梁晓声在《慈母情深》中通过“要回小人书”“给钱买书”两件事,也刻画了一位可敬的母亲形象。请分析两位母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答案】相同点:两位母亲都对孩子充满慈爱,朴素而崇高。不同点:本文中的母亲更善于沟通,而梁晓声笔下的母亲则是瘦弱而不善言辞的,她的爱是无声的。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两篇文章中“母亲”的形象,然后再进行对比分析。梁晓声《慈母情深》中刻画的母亲是内敛的,她的爱是无言的,而本文中的母亲则更为亲切,懂得沟通交流,两位母亲都善良质朴,对孩子充满慈爱。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回忆鲁迅先生
  • 下一篇:读什么书成什么人
  • 【推荐文章】

  • 登赏心亭①

    【原文】 登赏心亭① [南宋]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

  • 文化传承不是照搬历史

    【原文】 文化传承不是照搬历史 ①中国传统文化历时五千年,虽与中华民族的前进同步...

  • 奇妙的唾液

    【原文】 奇妙的唾液 ①唾液,俗称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内各种腺体所分泌的黏稠状液体...

  • 拔苗助长,事与愿违

    【原文】 拔苗助长,事与愿违 崔宇 ①教育并不是越早越好,而是越合适越好。可是很多...

  • 春寒①

    【原文】 春寒① 【北宋】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 秋风引

    【原文】 秋风引 唐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

  • 【最新文章】

  • 5.阅读下面丰子恺的漫画《跌一跤,且坐坐》,
  • 【材料一】上世纪90年代,中国提出了“上天、
  • 【材料一】被誉为“燕山明珠”的密云水库,位
  • 【材料一】哈尔滨群力新区,年降雨量近600毫
  • 7.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京大学名誉教授勒·
  • 登赏心亭①
  • 柳麻子说书
  • 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
  • 传统技艺是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生产技术
  • 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
  • 4.下面是以“说不尽的手”为主题开展的一次综
  •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 男孩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