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
作者:未知 文章ID:41346 浏览:
【原文】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问题】
【与知识连结,更懂“记”】
14.初中已学的“记”有“修造记”“游览记”“器物记”,下面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岳阳楼记》
②《核舟记》
③《醉翁亭记》
④《满井游记》
⑤《小石潭记》
A.①③/④⑤/②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④⑤/②③/①
【与篇章连结,更懂“情”】
15.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包含了作者哪些感叹?
【与材料连结,更懂“人”】
16.阅读下面《宋史·范仲淹传》中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9分)
材料一:(范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材料二:夷简①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材料三:延州②诸砦③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
【注释】①夷简:人名。②延州:地名。③砦,同“寨”。
【任务一】材料一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B.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C.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D.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任务二】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
(1)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A.丰富,充足 B.供给,供养
(2)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 B.怨恨
【任务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坚守的信条,请联系三则材料,说说他是怎样践行的。
【参考答案】
14.A(2分)
15.(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示例1】有对世人的感叹,有对朋友的感叹,也有对自己的感叹。
【示例2】当今世上志同道合的人何其少啊!老朋友啊,让我们一起努力,追寻古仁人的脚步![5分。(1)2分;(2)3分,言之成理即可]
16.【任务一】D(2分)
【任务二】(1)B(2)B(2分,各1分)
【任务三】范仲淹心系百姓,在乡族中设置义庄,赡养族人,自己及家人却过着“非宾客不重肉”,“衣食仅能自充”的俭朴生活;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计个人私怨;为了边境安宁,主动请缨,抵御外敌等;这些都是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体现。(5分,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