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向匠人致敬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8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6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1480  浏览:

【原文】
    向匠人致敬
    ①气象学家竺可桢一生记下了千万字的日记,其中气象方面的内容就占了较大的比例,无论到哪里,像桃树开花了、柳树长出叶子了、燕子从北方飞来了等,他都有记录。而正是凭了这样的“笨功夫”,他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与计算机时代把历史资料经过整编后概括出来的世界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大趋势,竟是同一个方向。
    ②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年轻时为应对陈独秀“字则其俗在骨”的批评,他琢磨出了这样一个“笨办法”:每天,准备一尺见方的纸,百张;先用淡墨临习汉碑,等写完后,前面纸也干了,再折四格写;最后用此纸写行草。如此,他苦练了两年才告一段落;后来,在北京又续练各种碑帖;直到1930年前后,才算是能稳准地运用悬腕。苦练了20年,沈尹默终成一代大家。
    ③从表面上看,无论是竺可桢还是沈尹默,确乎够“笨”够“拙”,他们几乎是用了一生的时间投入于自己的事业和兴趣爱好。虽然,他们最后成功了,但是从投入产出的绩效比看,似乎太差劲了。如果他们能够走点捷径,再玩些诸如自我包装之类的花样,不也能够早早成名吗?何必如此折腾自己呢!殊不知,缺少了时间的积淀,缺少了艰辛的努力,谁能保证其气象研究和书法创作的质量?
    由此观之,所谓“笨人”,那只是“明白人”的代名词而已。事实上,只有下过“笨功夫”的人,才知道“笨功夫”的意义所在。就像作家刘震云说起外祖母,虽然身高只有一米五六,但却是方圆几十里割麦子的“头把镰”,速度特别快。她的诀窍,也是她的“笨功夫”,就是割麦子的时候腰弯下去后,就不再直起来,一直埋头收割。因为如果直起一次腰,就会直十次。你会割割停停,速度当然就慢了。原来“笨功夫”的背后蕴藏着能动的大智慧。
    ④是啊,“笨功夫”,不是平庸,不是呆板,更不是不动脑筋,而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尊重。一万小时定律是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的作品《异数》中提出来的,其理论核心为量的积累,可应用于所有领域、所有学科。一万小时定律解释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否则,不愿辛勤耕耘,总想着一蹴而就、一鸣惊人,企盼天上掉馅饼;不想凭自身努力证明自己,总想着投机取巧,那注定走投无路。
    ⑤做肯下“笨功夫”的“笨人”,做专注于事物本身,“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人,说到底,就是要做弘扬工匠精神的”匠人“。
    其实,在各个领域,像这般肯下“笨功夫”的“笨人”已经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中国选手。他说,“质量之魂,存于匠心”,“我们要让工匠精神渗入每件产品、每道工序,‘差不多就行’的心态要不得,以工匠精神支撑企业家精神,支撑制造强国建设。”“差不多就行”的心态,无疑是与下“笨功夫”、具“匠心”格格不入的。我们要把做“笨人”、具“匠心”与“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迈上中高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联系起来。这不仅是李总理对中国青年寄予的厚望,也折射出甘做“笨人”、善具“匠心”的真谛。

【问题】
    13.文章开头从竺可桢和沈尹默的事例写起,其作用是【    】。(2分)
    14.下面哪些材料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说说理由。(4分)
    材料一、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方成鸿篇巨制《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材料二、川航机长刘传健在机舱玻璃突然暴碎的情况下,凭着惊人的意志力,克服高空失压和零下四十多度的低温,成动让飞机迫降在了成都双流机场,挽救了119位乘客和9名机级人员的生命,这一壮举被民航业界专家称为“奇迹”。
    材料三、当今娱乐圈出现了许多所谓的“网红”,他们靠精心设计和包装,网络海量传播,一夜成名,但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却又都销声匿迹了。
    15.下面各项与本文表达观点不符的一项是(    )(2分)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参考答案】
    13.用具体事例引发议论;作为事实论据,证明本文观点。
    14.材料一和材料三(2分)
    因为两则材料分别能从正反两方面证明文章的观点。(2分。大意对即可)
    15.D(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①存焉,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
  • 下一篇:那些将小水珠玩弄于股掌之上的生物
  • 【推荐文章】

  • 雨过至城中苏家

    【原文】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

  • 猫和公鸡

    【原文】 猫和公鸡 【 】。有一天,一只公鸡出外啄食,从猫窝旁边经过,猫早就对又肥...

  • 睡在芬芳的稻草床上

    【原文】 睡在芬芳的稻草床上 周志国 ①睡在稻草上。小憩的庄稼人。贪玩的孩子。阳光...

  • 虞美人·无聊

    【原文】 虞美人 无聊 陈维崧① 无聊笑拈花枝说,处处鹃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

  •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

    【原文】 满江红 送廖叔仁赴阙 日近觚棱①,秋渐满、蓬莱双阙。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

  • 水调歌头

    【原文】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

  • 【最新文章】

  • (12)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用
  • 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术
  • 守山人
  • 某初中学校在校学生有关“阅读”问题进行了调
  • 6.为传承国粹,学校成立了“京剧小社团”,正
  • ⑸佟麟阁是著名的爱国将领,面对日军对宛平城
  •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乙】易①曰:
  • 11.有人说:“人到绝境是重生。”强者总能在
  •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
  • 捡烂纸的老头
  • 太平州学记
  • 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 ①我喜欢出发,喜欢醉人的景色,绮丽的成光。
  • (7)文人墨客自古钟爱登揽胜,借此抒怀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