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重五①
作者:未知 文章ID:41497 浏览:
【原文】
乙卯重五①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②,艾束著危冠③。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注释】①乙卯:指1195年,这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②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③艾束著危冠: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
【问题】
(1)诗句“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端午节的什么习俗?
(2)请结合全诗内容,概括诗人“笑”的原因。
【参考答案】
(1)比喻(或对偶);吃粽子、插艾枝
(2)山村景色美好;节日气氛浓厚;较早做完天的事情;能轻松享用晚餐。(意思对即可)
译文: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阅读。《乙卯重五诗》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表达了诗人端午节的喜悦心情。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三)古诗文默写(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