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知止

发布时间:2020年2月6日  更新时间:2025年5月3日
作者:张继高  文章ID:41828  浏览:

【原文】
    知止
    [台湾]张继高
    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夜晚腹泻,父亲趁机A(教训、训诲)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
    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
    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高明。华盛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
    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
    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者正在苟延挣扎之中。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钱”“权”都是如此。要想生活得心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在一个高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中,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知识来随时B(制衡、制约),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而在眼下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张继高散文》,有删改)

【问题】
    20.请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A、B两处。(2分)
    A:【    】
    B:【    】
    21.本文表达的观点是什么?(2分)
    22.阅读全文,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2分)
    文中的“我”在不同年龄阶段对“知止”有不同的理解
    年幼时,“知止”就是不能“吃个不停”;
    中年时,“知止”就是【    】;
    如今,“知止”就是【    】。
    23.第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4.结合本文观点,补写一个自己生活实际的事实论据。(2分)

【参考答案】
    20.A训诲
    B制衡(2分)
    21.参考示例:一个人要懂得“知止”之道。(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要懂得适可而止。2分)(只答“知止”得1分)
    22.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1分)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1分)(共2分)
    23.举例论证(例证法)、对比论证(正反论证)(各1分)。通过列举王安石不懂“知止”之道的反面例子和华盛顿“知止”功夫到家了的正面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人要知止”的观点(1分)。(共3分)
    24.略。(围绕文中“人要懂得‘知止”这一观点,列举自己生活中正面、反面的例子均可,做到语言通顺、流畅。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一碗米粉
  • 下一篇:⑸《爱莲说》中表现君子行为刚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品格
  • 【推荐文章】

  • 鲁山山行①

    【原文】 鲁山山行①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

  • 野泊对月有感

    【原文】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

  • 天净沙·秋思

    【原文】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 城南

    【原文】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

  • 书愤

    【原文】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

  • 宿牛群头①

    【原文】 宿牛群头① 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

  • 【最新文章】

  • 一碗米粉
  • (5)李白《行路难》中,充满对未来的憧憬,
  • (6)陶渊明《饮酒》中,“【 】,【 】”两
  • (7)古诗词中有不少表达“送别”之情的句子
  • 春寒①
  •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
  • 扇面书画的形式美感
  • (2)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人,当
  •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
  • 两个先锋压住阵角。探子马出军前,大叫曰:“
  • (3)他骑着它,在田间的大路上飞驰,见前面
  • (4)黛玉听说,便命紫娟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
  •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水是生命
  • 鲁山山行①
  • 谏院题名记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