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
作者:陈与义 文章ID:42145 浏览:
【原文】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问题】
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14.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15.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参考答案】
13.C
解析
“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解读有误。
A项里,“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将墨梅与无盐相比较,用以突出梅花之美乃浑然天成,“此花风韵更清姝”,显得清新淡雅。
B项里,“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根据注释2得知乃运用了典故,其目的是为了显示墨梅如人般的娇美,烘托出了画家的技艺高超。
C项里,“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说法有误。题目为《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说明画作的主要内容是墨梅,并没有说“还描绘了桃花、李花”,桃花、李花只不过是诗人用以与墨梅来构成对比的,并不能说明墨梅图中就“描绘了桃花、李花”。
D项中,“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说法正确。
14.D
解析
“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解读正确。
A项里,“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作者对梅花的淡雅情有独钟,“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则无据可依。
B项里,“从教变白能为黑”,不必在乎梅花到底是红颜色还是白颜色,既使画成黑颜色,那又何妨,这些毕竟都是外在的、表面的东西。第一首诗的目的是展示梅花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内在的风韵,并不是“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项里,“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说法有误。
它们居然是落于寿阳公主额头上的梅花,以公主之美丽,绝代之芳华,为公主妆饰之物件也必须美之又美,精中更精,写出了梅花像人一样的娇美。而不是“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项中,“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说法正确。传说中的九方皋相马以为佐证,画师通过描绘墨梅而展示其技艺,说明艺术的源头就是生活。
15.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是:惟妙惟肖,形神俱备,神似而意足。
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的不同在于:第一首诗将桃李与墨梅相比较,突出了墨梅淡雅清新的特点;第二首诗运用了含章殿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与春秋时相马名手九方皋的典故,侧重刻画了墨梅的娇美。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对于形象的认知及情感的品味。品读诗歌时,情感的把握要抓住它的缘由,是缘于人,还是缘于景,缘于物还是缘于事,这样,相应的问题才会一一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