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最后的铁匠

发布时间:2020年4月24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0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3114  浏览:

【原文】
    最后的铁匠
    ①铁匠比那些城外的农民们,更早地闻到麦香。在库车,麦芒初黄,铁匠们便打好一把把镰刀,等待赶集的农民来买。铁匠们知道,这些东西打早了没用。打晚了,就卖不出去,只有挂在墙上等待明年。吐尔洪·吐迪是这个祖传十三代的铁匠家庭中最年轻的小铁匠。他十三岁跟父亲学打铁,今年二十四岁。
    ②吐尔洪的父亲吐迪·艾则孜也是十二三岁学打铁。他父亲是库车城里有名的铁匠,一年四季,来定做铁器的人络绎不绝。父亲说,我们就是干这个的,祖宗给我们选了打铁这一行都快一千年了,多少朝代灭掉了,我们虽没挣到多少钱,却也活得好好的。只要一代一代把手艺传下去,就会有一口饭吃。吐尔洪·吐迪从父亲手里学会了打制各种农具。父亲去世后,他又把手艺传给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们又接着往下一辈传。
    ③铁匠家有自己的规矩,每样铁活儿都必须学到师傅满意了,才可以另立铁炉去做活儿。不然学个半吊子手艺,打的镰刀割不下麦子,那会败坏家族的声誉。但吐迪·艾则孜知道,有些很微妙的东西,是无法准确地传给下一代的。每一代间都在失传一些东西。尽管手把手地教,一双手终究无法把那种微妙的感觉传给另一双手。
    ④一把镰刀面对的是广阔的田野,各种各样的人。每一把镰刀都会不一样,因为每一只用镰刀的手不一样。打镰刀的人,也靠一双手,给千万只不一样的手打制如意家什。铁匠的每一把镰刀,都针对他想到的某一个人。从一块废铁烧红,落下第一锤,到打成成品,铁匠心中首先成形的是用这把镰刀的那个人。在飞溅的火星和叮叮当当的锤声里,那个人逐渐清晰,从远远的麦田中直起身,一步步走近。这时候铁匠手中的镰刀还是一弯扁铁,但已经有了雏形,像一个幼芽刚从土里长出来。铁匠知道它会长成怎样的一把大弯镰,铁匠的锤从那一刻起,变得干脆有力。
    ⑤不论什么情况,打镰刀的人都会将这把镰刀打好,挂在墙上等着。不管这个人来与不来,铁匠活儿不会放坏。它们在铁匠铺黑黑的墙壁上,挂到明年,挂到后年,有的一挂多年。
    有一回,吐迪的太爷给一个左撇子打过一把歪把儿大弯镰。那人交了两块钱定金,便一去不回。直到大爷临终前,终于等到了这个人。铁匠每年都取下那把镰刀敲打几下,每次都能看出一把镰刀的欠缺处:这个地方少打了两锤,那个地方敲偏了。手工活儿就是这样,永远都不能说完成,打成了还可打得更精细。随着人的手艺进步和对使用者的认识理解不同,一把镰刀可以永远地敲打下去。那些锤点,落在多少年前的锤点上。叮叮当当的锤声,在一条窄
    窄的胡同里流传,后一声追赶着前一声,后一声仿佛前一声的回音,一声比一声响亮、幽远……
    ⑥【吐迪·艾则孜打镰刀时眼皮低垂,眯成细细弯镰似的眼睛里,只有一把逐渐成形的镰刀。吐迪家的每一把镰刀上,都留有自己的记痕。那些记痕留在不易磨损的镰刀臂弯处,像两排月牙形的指甲印,千年以来他们就这样传递记忆。】那把千年前的镰刀,又神秘地、不被觉察地握在某个人手里。他用它割麦子、割草、芟树枝、削锨把儿和鞭杆……千百年来,就是这些永远不变的事情在磨损着一把又一把镰刀。
    ⑦打镰刀的人把自己的年年月月打进黑铁里,铁块烧红、变冷、再烧红,锤子落下、挥起、再落下。那些从铁匠铺里,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镰刀,就像一弯过时的月亮,暗淡、古老、陈旧,却永不会沉落。这些看似简单,千年不变的手艺,也许一旦失传便永远地消失了,我们再不会找回它,
    (作者:刘亮程。有成动)

【问题】
    12.(2分)结合全文说出第③段中“微妙的东西”具体指什么?
    13.(2分)读了第⑤段,你从铁匠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
    14.(4分)请品析文中第⑥段画线语句的妙处。
    15.(4分)联系题目谈一谈如何看待传统手工技艺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答案】
    12.(2分)指打铁时诸如火候大小、锤打力度等经验性的东西。
    13.(2分)看到了铁匠那种诚信守约,对自己的活计精益求精的精神。
    14.(4分)使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写出了吐迪·艾则孜的神态(外貌),突出了他做活时的专注;把记痕比作月牙儿,记痕传递的是一种手艺和精神;作者巧妙地由实到虚,将眼前情景和铁艺传承历史联系起来,使主题得以升华,为我们带来更好体验和深刻感悟。
    15.(4分)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打铁这类手艺日渐衰微甚至消失,题目“最后的铁匠”意即如此。在一种技艺中,融入的是自己和几代人的生命,铸就的是一种工匠精神,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是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珍视、继承并发扬光大。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
  • 下一篇: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
  • 【推荐文章】

  • 南柯子·春景

    【原文】 南柯子 春景 (宋)田为 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凄凉怀抱向谁开?些子⑴清...

  • 春望

    【原文】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 画眉鸟

    【原文】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

  • 九日送别

    【原文】 九日送别 王之涣(唐)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

  • 玉仙馆

    【原文】 玉仙馆 [唐]张籍 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 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

  • 过李处士山居

    【原文】 过李处士山居 姚合① 闲居昼掩摩,门柳荫蔬哇。 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渓。 ...

  • 【最新文章】

  • ①每当听到小雨滴答到院子里那棵山楂和海棠树
  • 小区的喜鹊
  • 12.班级要开展“阅读与青春同行”专题学习活
  • (6)陆游《游山西村》中“【 】,【 】”两
  •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乙】潭中
  • 长处 难处 好处
  • 46个闪亮的名字
  • 净因院画记
  • 千古黄鹤
  • 给我一个解释
  • ⑥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志士仁人,无
  • ⑦王维《使至塞上》描绘出一幅塞外夕阳照的名
  • 吾生四岁时,有人携一童子售吾家为仆,发鬅鬅
  • 清明日独酌
  • 在海上丝路开通之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自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