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
作者:未知 文章ID:43351 浏览: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问题】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
(2)【策】之不以其道( )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6.文中“安求其能千里也?”应该用什么语气读,为什么?(3分)
17.文中作者认为千里马只有靠伯乐的慧眼才能发现,这种观点你赞同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4、(2分)(1)骈:两马并驾。(2)策:驱使。
15、(4分)(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16、(3分)应该用反问语气来读。由于“食马者”的无知,不了解千里马的需求,而按照常马的食量来喂养它,让它“食不饱”,因而“力不足”,于是才能不能显现。“安求其能千里也?”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平之意,愤懑之情。
17、(3分)赞同,因为千里马一定要有机会展示其特长,才能被人发现,受到重视,甚至一战成名,如果千里马落入普通人的手中,也只能像普通的马一样拉车载货。即使有才能,没有识人才的人,才能也会被埋没。(不赞同,在当今的社会,我们坐等机遇的观念已经过时,幻想有朝一日遇见“伯乐”一举成名,这是不现实的。我们既要努力学习,不断增长才干,也要有抢抓机遇的观念,这样才能在机遇到来时先行一步,增大成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