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

发布时间:2020年5月14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3351  浏览: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问题】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
    (2)【策】之不以其道(    )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6.文中“安求其能千里也?”应该用什么语气读,为什么?(3分)
    17.文中作者认为千里马只有靠伯乐的慧眼才能发现,这种观点你赞同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4、(2分)(1)骈:两马并驾。(2)策:驱使。
    15、(4分)(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16、(3分)应该用反问语气来读。由于“食马者”的无知,不了解千里马的需求,而按照常马的食量来喂养它,让它“食不饱”,因而“力不足”,于是才能不能显现。“安求其能千里也?”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平之意,愤懑之情。
    17、(3分)赞同,因为千里马一定要有机会展示其特长,才能被人发现,受到重视,甚至一战成名,如果千里马落入普通人的手中,也只能像普通的马一样拉车载货。即使有才能,没有识人才的人,才能也会被埋没。(不赞同,在当今的社会,我们坐等机遇的观念已经过时,幻想有朝一日遇见“伯乐”一举成名,这是不现实的。我们既要努力学习,不断增长才干,也要有抢抓机遇的观念,这样才能在机遇到来时先行一步,增大成功的希望。)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下一篇:丈量世界的人体之尺
  • 【推荐文章】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原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暗香

    【原文】 暗香① 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 渔家傲·东昌道中

    【原文】 渔家傲 东昌道中[注] 张渊懿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

  • 孤桐

    【原文】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宵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

  • 江城子·密州出猎

    【原文】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

  • 千秋岁①

    【原文】 千秋岁① 张先 数声鶗鴃②,又报春芳歇。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

  • 【最新文章】

  • (4)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着无数为国为民无私
  • 春夜奇遇
  • 勇者不惧
  • 雁门太守行 塞下曲
  • 送虚白上人序
  • 年感
  • 桂枝香·金陵怀古
  • (5)写出初中阶段学过的两句连续的含蓄表达
  • 甲余幼时即嗜学。乙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家
  • 不该遗忘的“自省”
  • 10.联系上下文,说说对《邹忌讽齐王纳谏》中
  • 孔子见罗雀者
  • ①在江南农村地区,农户家里几乎都有一座用来
  •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余曰
  • 九旬美国物理学家阿瑟·阿什金因为发明“光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