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乙】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

发布时间:2020年6月6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9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3620  浏览:

【原文】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节选自周密《观潮》)
    【注】艨艟(méngchōng)战船

【问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4分)
    (1)余拏一小舟(    )
    (2)客此(    )
    (3)人物略不相睹(    )
    (4)皆披发文身(    )
    7.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B.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C.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D.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8.下列句子中“以”的意思与“以此夸能”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其境过请
    B、以光先帝遗德
    C、何以战
    D、皆以美于徐公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②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10.甲乙两文作者一个“看雪”一个“观潮”,请结合两文分析作者对所看(观)之景的描写手法的异同。(4分)

【参考答案】
    6.(4分)(1)撑(船)
    (2)做客,客居
    (3)一点也不
    (4)画着文彩(一题1分)
    7.(C)(2分)
    8.(C)(3分)
    9.(4分)①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强”“白”各0.5分)
    ②同时有在水面上乘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并”“者”各0.5分)
    10.(4分)相同点:都用了正面描写。(1分)甲文第二段以的空灵之笔描绘湖中天空、云层、群山、湖水之间白茫茫、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1分)乙文则描写了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和吴中健儿在惊涛骇浪中作精彩表演。(1分)不同点:乙文还描写了观潮人群的密集,从侧面描写水上表演之精彩。(1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钱塘湖春行
  • 下一篇:雨世
  • 【推荐文章】

  • 溪上遇雨

    【原文】 溪上遇雨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

  • 忆秦娥·咏桐

    【原文】 忆秦娥 咏桐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 北陂杏花

    【原文】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

  • 菊隐记

    【原文】 菊隐记 唐寅 ①君子之处世,不显则隐,隐显则异,而其存心济物,则未有不同...

  • 夜游宫

    【原文】 夜游宫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

  • 给燕子留个门

    【原文】 给燕子留个门 干亚群 当河里最后一块冰被我们捣碎后,叮叮咚咚的水流声从村...

  • 【最新文章】

  • 6.右图是文学名著《水浒传》连环画中的一幅,
  • (1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两句
  • 【甲】王曰:“善。”乃下令 【乙】父老苦秦
  • 谢谢你,人生中的第一场暴击
  • 口罩,为呼吸道设防
  • 攻坚克难见精神
  • 小石潭记
  •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
  • 王瞻,字思范,琅邪临沂人,宋太保弘从孙也。
  • 溪上遇雨
  • 淝水之战
  • 好梦何必成真
  • 灶边读书人
  • (1)《行路难》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精神,抒
  • (3)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感慨历史沧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