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乙】余年来观瀑屡矣,

发布时间:2020年6月23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3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3866  浏览:

【原文】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问题】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乃重修岳阳楼    乃:于是
    B.或异二者之为    或:有时
    C.余年来观瀑屡矣    屡:多次
    D.而游者皆暴日中    暴:同“曝”,暴晒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得从容以观
    B.先天下之忧而忧    而游者皆暴日中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公爱之,何不记之
    D.增其旧制    当时建亭者,其仙乎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⑵以人之逸,待水之劳。
    13.【乙】文第2段作者写“天台”“雁宕”“匡庐”“罗浮”“青田之石门”等瀑布的用意是什么(3分)
    14.【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0.B
    评分:共3分。
    11.A
    评分:共3分。
    12.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开始兴办起来。⑵以人的安逸,对待水的劳碌。
    评分: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3.说明这些瀑布未尝不奇,因为无亭而无法从容地观览,衬托出下文飞泉亭的惬意。
    评分:共3分。
    14.甲文抒发了作者先忧后乐的思想感情;乙文抒发了作者对峡江寺飞泉亭的赞美、热爱之情。
    评分:共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只见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
  • 下一篇:欲通大道,绝智弃巧
  • 【推荐文章】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原文】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 夜雨寄北

    【原文】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

  • 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原文】 一丛花 今年春浅侵年① 苏轼 今年春浅腊侵年②。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

  • 流莺

    【原文】 流莺① 李商隐 流莺飘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

  • 暮春山间

    【原文】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

  • 卜算子·席间再作

    【原文】 卜算子 席间再作 葛立方 袅袅水芝①红,脉脉蒹葭浦②。淅淅西风淡淡烟,几...

  • 【最新文章】

  • 6.请从下面这则新闻中提取主要信息。(不超过
  • 近年来,知识付费平台在互联网上骤然出现,有
  • 三槐堂铭
  •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 带点笑容
  • 鳝孔
  • (7)今年新疆的春季雨水格外殷勤,春意浓浓
  • 新儒学与书院讲学
  • 入蜀记
  • 送僧赴黄山沐汤泉兼参禅宗长老
  • 高树鸣蝉
  • 【正宫】塞鸿秋
  • “核冬天”
  • (4)《〈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兴趣的培
  • 陆九龄,字子寿,幼颖悟端重。稍长,补郡学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