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从俗修改不是将错就错

发布时间:2020年7月29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4303  浏览:

【原文】
    从俗修改不是将错就错
    ①“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要读cuī;“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要读xiá;“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骑”要读jì……这些曾经语文老师千叮咛万嘱咐要注意的读音,却在近日传出即将反转的消息。虽然教育部迅速表示此类“改读音”尚未通过审议,但因之引发的讨论久未平息。
    ②从甲骨文到简体字,与时俱进是汉语永葆青春的生存密码。“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也。”回顾三千多年汉字发展史,无论是字义的新增、字形的流变,还是句读的加入、音律的变迁,根据生活实际,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内容,可说是汉字发展的历史规律。但这番引发舆论波澜的读音修改方案,却并非此类合理流变,而是贸然忽略每个特殊读音背后的历史、文化、音韵等元素,仅因为很多人都读错于是干脆将错就错,如此“一刀切”的做法显然过于任性草率。“错的人多了就成了对的”的倾向,尤当警惕。
    ③对于此次汉字读音修改,舆论场上也有些许赞同之声。一些人认为这可以有效降低学习难度,比如小学生学习语文,多音字读写是一个难点;比如古诗词里的一些特殊读音,限制了诗句的传播。还有人更进一步,提出汉字“字数多、笔划多、读音多,难认、难读、难记、难写、难用”,认为这“三多五难”阻碍了中国语文教育。诸如此类的想法并非不能理解,但若以此作为修改读音乃至吐槽汉字的理由却是相当不负责任。若是为了“方便学习”就可以让别字统统“上位”,那还分什么正误,何不干脆对“错别字”不管不问?学习本就存在门槛,丧失原则不断让步,还谈何对汉字对母语的尊重。
    ④一个国家的文化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很大程度上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和传递。汉字的每一个音节、每一个部首,都承载着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内涵。“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读cuī不读shuāi的背后,是用“衰”替“缞”的假借用法;“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读xiá不读xié的背后,是抑扬顿挫的平仄押韵;“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骑”读jì不读qí的背后,是灵活多变的词性对应……也正是从一个个方块字中,许多人获得了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规范汉字乃至读音皆无不可,但整个修改过程,兹事体大,需要饱含敬畏之心、慎之又慎,充分做好与历史的映照、与习俗的和谐、与大众的交流,才能无愧于凝聚在皇皇汉字中的文化之魂。否则,若干年后,汉字的读音表意、语法字形皆面目全非,我们如何面对下一代?
    ⑤作为仍在使用的世界最古老文字,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奇迹。守护并传承好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让其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选自《北京日报》2019年2月22日第3版,作者鲍南,有删改)

【问题】
    23.题目中“从俗修改”和“将错就错”分别是什么意思?(2分)
    答:
    24.阅读全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①段借用古诗读音改变的例子引出汉字读音修改应当从俗、从简。
    B.第②段通过回顾汉字发展史论证将错就错的“一刀切”过于草率任性。
    C.第③段例举支持汉字读音修改的想法,是为了论证这些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可以作为修改汉字读音的理由。
    D.第④段论述的重点是一个国家的文化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很大程度上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和传递。
    25.对于汉字改读音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请你从一名中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参考答案】
    23.答案要点:“从俗修改”指的是汉字发展流变过程中根据生活实际,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吸收新的内容,进行符合汉字发展规律的合理读音修改。“将错就错”则是贸然忽略每个特殊读音背后的历史、文化、音韵等元素,仅因为很多人都读错于是干脆将错就错,任性草率地从俗、从众、从错,不负责任的非合理流变。(共2分,每点1分)
    24.答案:B(2分)
    25.答案示例:我不支持汉字改古音。我认为作为中学生有责任守护并传承汉字文化。比如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古音体现的押韵和平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音韵美,体会汉字读音承载千年的历史文化内涵。(共3分,表明观点1分,结合自己学习经历谈看法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瓷的华章
  • 下一篇:(10)我们常引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 】,【 】”
  • 【推荐文章】

  • 月夜忆舍弟①

    【原文】 月夜忆舍弟① 杜甫 戍鼓②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原文】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

  • 归园田居(其一)

    【原文】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戏答元珍

    【原文】 戏答元珍①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②,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

  • 柳 咏柳

    【原文】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

  • 闻雁(韦应物) 寒塘(赵嘏)

    【原文】 闻雁(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

  • 【最新文章】

  • “认识病毒·健康生活”为主题的材料
  • 焕发自省的力量
  •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
  • 《儒林外史》选段
  • 天烛峰的松
  • (1)【甲】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
  • (2)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
  • 达子香
  • 语言的力量
  • 月夜忆舍弟①
  • 抗体药物:精准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小宇宙”
  • 残匾
  • (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春天鸟类
  • 听天气预报别只注意温度
  • 喝得很慢的土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