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
作者:未知 文章ID:44804 浏览:
【原文】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③炳烛:点烛,一说当时的烛是火把,不是后来的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问题】
22.填空。(2分)
(1)晋平公思学习,却又“恐已暮矣”。这里的“暮”是【 】的意思,他觉得“吾年七十”,怕来不及学,学了也没用了。
(2)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了,因此晋平公才会觉得他在观戏弄自己:师旷这样理解是借题发挥,意在引出秉烛之喻。
23.对这篇短文所蕴含的道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学无止境,一个人应该活到者,学到老。
B.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学习都是有益的。
C.应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做到从善知流。
D.要让人信服自己,必须要用打比方的方法。
【参考答案】
22.(2分)(1)晚(晚了),迟(迟了)(1分)
(2)天黑(天色晚)(1分)
2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