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感遇①(其一)

发布时间:2020年9月24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3日
作者:张九龄  文章ID:45059  浏览:

【原文】
    感遇①(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③。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④。
    谁知林栖者⑤,闻风坐相悦⑥。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①此诗为张九龄遭谗被贬后所作。②葳蕤:茂盛。③皎洁:皎明洁净。④自尔为佳节:指兰、桂各自适应季节的特性。⑤林栖者:指隐居者。⑥闻风:借用典故。指林栖者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对兰、桂产生了爱慕之情。

【问题】
    8.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诗实写了“兰叶”“桂华”等意象,虚写了“春”“秋”“林栖者”“风”等意象。
    B.本诗所描写的几个意象的共同特点是不畏强暴,生机勃勃。
    C.本诗物人合一,情由物生,物为情困,共同表达了诗人遭贬之后的郁闷与超脱。
    D.本诗借物寓意,诗人将人生志趣寄寓在对“兰叶”“桂华”等草木的赞美中。
    9.诗人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表达了怎样的志趣?(4分)

【参考答案】
    8、D
    9、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运用反问和借物喻人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表现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
    译文: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3)避讳探讨:古代有许多避讳的语言现象,如称“老人去世”为
  • 下一篇:竹鸡之性,遇其俦①必斗。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②其中,而隐
  • 【推荐文章】

  •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原文】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①。芳林逢旅雁,...

  • 绮罗香·红叶

    【原文】 绮罗香 红叶 张炎① 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枫冷吴江,独客又...

  • 与歌者米嘉荣

    【原文】 与歌者米嘉荣 刘禹锡 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近来时世轻先辈,好...

  • 望岳

    【原文】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 墨花(并叙)

    【原文】 墨花(并叙) 苏轼 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汴人尹白能...

  • 秋雨夜眠

    【原文】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

  • 【最新文章】

  • 【检索目录】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
  • 20.某同学阅读《西游记》《水浒传》时,发现
  • 21.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往往有
  • (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
  •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当下让到书房里。陈和甫举眼四面一看,见院宇
  •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 21.杜甫的“家书抵万金”中,我们感受到他的
  • 金香玉聚天地之精华,得日月之灵气。那古朴醇
  • 新晴野望
  • 2020年疫情期间,“阳光校园·空中黔课”(简
  • 身佩荷囊,衣袂飘香
  •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 晚,遂集南楼。楼在州治前黄鹤山上。轮奂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