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相对的
作者:未知 文章ID:46401 浏览:
【原文】
幸福是相对的
①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收入高的人,并不一定比收入低的人幸福;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并不一定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幸福;生活中积极事件多的人,并不一定比消极事件多的人幸福……
②那么幸福究竟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似乎不存在那么一把尺子,可以帮我们确定怎样才算幸福。当我们谈论幸福时,总在有意无意进行比较,是的,幸福来自比较。
③比较的标准是主观构建的。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哪个社会机构曾经给出过一个统一的关于幸福的标准,但人们的心里似乎总有一个自己的标准,并凭借这个标准判断自己的生活幸福与否。
④比较的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这种标准会随着实际变化而不断变化。如果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那么比较的标准也会提高;如果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那么比较的标准也会下降。
⑤由此看来,比较的标准不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同时比较的标准是复杂的。按“与谁比”和“比什么”可以分为比较的对象标准和内容标准。比较的对象有哪些呢?
⑥一种标准是自己以往的生活。很多时候,人追求的就是比过去生活得更好。以往的生活是最直接的比较对象,如果个体现在的状况要明显优于过去的自己,则感觉更幸福。
⑦自己的理想及期待的生活,是另一种比较对象。一般而言,个体总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对生活的期待。即使个体达到了一种看上去比较完善的生活状态,还是有可能不会感到幸福,因为尚未达到自己的目标。即使暂时达到了某个目标,但他的理想和期待还会可能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便会继续追求理想,追求更大的幸福。
⑧第三种常见的比较对象,是他人的状况。个体生活在社会关系中,会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感受到幸福或不幸福。比较时,可能会先选择同一社会群体或年龄层次的人进行比较。个体可以通过与自己以往或理想生活的比较来确定是否幸福,但个体的幸福更多、更广泛地还是来自与他人的比较。
⑨除了对象标准之外,还有内容标准。有这样两个家庭:一个家庭看上去过得比较“潦倒”,一家三口挤在一个五六平方米的房间里,房间的一半被床占据着,但父亲常常陪着孩子在床上做游戏,孩子在父母身边爬来爬去,玩得非常开心;别一个家庭看上去很“幸福”,住在宽敞的房子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房间,但父母却忙于工作事业,孩子在冷清的房间里孤独地玩着。那么,哪个家庭更幸福呢?这个例子涉及比较的内容标准。
⑩比较的内容标准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在与他人进行比较的时候,人们会首先考虑物质的内容。就像《小王子》里所描述的:“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见一幢有玫瑰色砖墙的房子,窗前长满了天竺葵,屋顶栖息着鸽子……’,他们却始终无法想象这幢房子。你必须对他们这么说‘我看见一幢十万法郎的房子。’于是他们就会惊呼:‘多美啊!’。”不过,当社会的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人们便会越来越重视精神内容。就个体而言,认知能力越强。越会更多地进行精神层面的比较,即使拥有非常好的物质条件,他还是会因为精神内容的缺失而感到不够幸福。
⑾究竟怎样才是幸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幸福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我们生活在不断拥有失去和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正因为有了不懈的追求,人类才会不断进步。
(节选自《儿童的幸福感》,有删改)
【问题和参考答案】
3、第②段加点词语“一把尺子”在文中指的是【统一的标准】(评分说明:“统一”1分,“标准”1分,词语再文中的含义题,尽可能用文中词语作答,这在第三节中能找到“曾经给出过一个统一的关于幸福的标准,”)。(2分)
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放在第②段结尾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B)(2分)
①当自己的生活更加符合某种标准,人们就会觉得更幸福。
②人们对自己生活的评价是将自己的生活与某种标准进行比较。
③有来自个体期望的,也有来自社会他人的,还有来自个体过去经历的。
④那么这种标准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①④②③
(可以看选项放在第一位置的是①②中选,根据第二段最后一句,“是的,幸福来自比较”可知应该②放第一位置,这承上文“比较”,这样排除了A.D两项,接着比较①④的位置,因为④中“这种标准的”有对上文小结之意,故应在两句有“某种标准”句后,即应在②①之后,所以只能选B)
5、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C)(3分)
A.难以判断幸福与否是因为人们没有标准。
B.幸福和看上去完美的生活状态密切相关。
C.一个人生活得比过去更好可能仍感到不幸福。
D.人们更多地进行精神层面的比较就会感到更幸福。
(A项错,在内容在第2节中,有标准“幸福来自比较”。B项错,在第7节中能找到和看上去完美的生活状无关.C.项正确,在第8节。D项错,在第10节,“感到不够幸福”)
6、第⑩段用《小王子》中的话来证明观点,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请具体分析。(5分)
示例一;例子中,人们难以理解代表精神的天竺葵、鸽子,而能快速理解代表物质的十万法郎,以此来证明“在与他人进行比较的时候,人们会首先考虑物质的内容”的观点。但是,《小王子》:例子的重点在“理解物质和精神时的难易程度”,观点的核心则在"选择”什么进行比较的先后顺序,所以论据和观点说的并不是一回事,论据没法证明观点。
示例二:《小王子》例子的重点在“理解物质和精神时的难易程度”,观点的核心则在“选择”什么进行比较的先后顺序,观点和论据是脱节的。《小王子》是文学作品,作为论据,不够真实、典型。虽然从论证角度看,这个例子效果不佳,不过作者使用这个例子主要是为了阐释自己的观点,以帮助读者理解,从这个角度看,该例子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评分说明:对论证是否充分的判断不作为给分标准,依据考生作答中体现的思维水平给分)。
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本文首选由具体现象引出“幸福相对性”这一论题,接着明确“幸福是相对的,是因为“幸福来自比较,然后从“主观构建”“不断调整”这两个比较标准的特点进行论证,再从“对象标准”和“内容标准”两种比较标准的类型进一步论证,最后证明了幸福是相对的这一观点。(评分说明:如何引出论题1分,“幸福来自比较1分,两个层次的论证2分。论证思路题在表述时一定要用路标式词语:首选—其次—再次—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