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游虎丘小记

发布时间:2021年3月27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3日
作者:李流芳  文章ID:47389  浏览:

【原文】
    游虎丘小记
    李流芳
    虎丘①,中秋游者尤盛。士女倾城而往,【笙②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杪⑤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⑥舍侄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⑦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笙:一种乐器。③钓月矶;在虎丘山顶。矶,水边突出的大石。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杪(miǎo):树枝的细梢。⑥无际:人名。句中的“仲和”,亦人名。⑦趺(fū)坐:盘腿端坐。

【问题】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3分)
    ①【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
    ②【相与】趺坐石台
    ③真【知】言哉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士女倾城【而】往    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B.【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C.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若】有作好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D.以静意对【之】    何陋【之】有(《陋室铭》)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3分)
    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
    12.作者分别在“秋夜”“今年春中”“初十日”三次夜游虎丘,哪一次感受最好?好在哪里?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3分)

【参考答案】
    9.①曾经
    ②一起
    ③同“智”,智慧
    10.A
    11.歌声乐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彻夜不息。
    12.作者三次夜游虎丘,也就是“今年春中”这一次感受最好,因为秋夜游虎丘,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把虎丘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初十日”游虎丘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使人厌恶。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最令作者满意的是“今年春中”游虎丘,也就这一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在纪念抗战胜利76周年的日子里,同学们即将组织或者参加一系列
  • 下一篇:【甲】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
  • 【推荐文章】

  • 送严士元 芙蓉楼送辛渐

    【原文】 送严士元 刘长卿① 春风倚棹阖闾②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

  • 溪居

    【原文】 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①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

  • 春日书事 春日

    【原文】 春日书事 张耒 虫飞丝堕两悠扬, 人意迟迟日共长。 春草满庭门寂寂, 数棂...

  • 晚春

    【原文】 晚春 唐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

  • 乡村四月 山雨

    【原文】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 【最新文章】

  • 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看江水东流
  • (9)李白年轻时乘舟东下,出蜀人楚,过荆门
  • (10)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
  • 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
  • (4)下面是近代西方传教士进入东亚国家传教
  • 提到饮食方式,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一群人围坐
  • 信念
  • 送严士元 芙蓉楼送辛渐
  • 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和互动,都有艺术
  • 目前,我国消费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我国拥
  • “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
  •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
  • 王玺,太原左卫指挥同知也。成化初,擢署都指
  •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 中国“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