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砚石是一种收藏的宝石。它石质精美,耐人品味,经济价值较高。

发布时间:2021年4月9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9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7539  浏览:

【原文】
    砚石是一种收藏的宝石。它石质精美,耐人品味,经济价值较高。
    我国砚材丰富,石质各异,品种多样。鉴别砚台的真伪,不仅要看它的砚材产地、石质、纹理特点,而且要看它的石品、纹理、雕刻手法、镌砚装饰是否与其制作的时代特点相吻合。砚台作伪一般是在砚材上。歙砚(龙尾砚)因传世及流入民间的较少(指砚材开采时间短而言),所以作伪相对较少。歙砚使用的砚石宋代开采就很少了,只在乾隆时期又开采并使用,所以大部分流传的是歙州产的砚材,而不是婺源的龙尾砚。
    端砚由于石料名贵,经济价值高,加之所用的石材一直大量地开采,所以市面传世的伪品也多。伪造者多用类似、近似的石材雕琢,但石质瘦硬,不温润,也无光,完全没有幼嫩密实的特点,虽然也经过精细雕琢,但由于石质劣次,所以不上档次。作伪者还经常在石纹上做“伪眼”,所以辨别“眼”的真伪,要先确定此砚石出自何坑,如端石的“鱼脑冻”与“胭脂晕”只出于下岩的大西洞。只有大西洞的特殊条件才能培出高贵的纹理,别的坑洞不会出现这样的纹理。如果石质不具备大西洞的特点,有“眼”就可考虑是伪作。这就需鉴赏收藏家们在石材纹理的认识与辨别上下功夫。必须了解各名坑出产石材的纹斑特征,才能准确地鉴别。名贵的砚材,自古就价高。苏易简《文房四谱--砚谱》中载:“圆石青紫色者,琢而为砚,值可千金。”圆石为子石,是端石中的的佳品,产于下岩西坑。
    端砚好,也是因为雕琢好,是出自名手雕刻。名手雕刻,各具风格。要提高鉴别的能力,就需要学习《砚史》、《砚谱》、《端溪砚谱》、《歙州砚谱》、《西清砚谱》等各代名人的专著。这些作品中对砚史的发展,砚材的品种、砚台的作用及用途、砚石的纹理与装饰的特性、砚台的鉴赏与收藏,均做了详尽的介绍。

【问题】
    5.从原文看,以下对“端砚”特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砚的石质温润,有光泽,质地幼嫩密实,所以容易作伪。
    B.端砚的石纹上特征是“有眼”,如“鱼脑冻”与“胭脂晕”等等。
    C.端砚雕琢精细,常常出自名手雕刻,各具风格。
    D.端砚的砚石具有高贵的纹理,而且开采的坑洞不同,纹理不同。
    6.下列各句中,不属于鉴别端砚真伪具体方法的一项是
    A.鉴别与比较砚材,看是否具有端砚的石质和纹理特点。
    B.查验石品、纹理、雕刻手法、镌砚装饰是否与其制作的时代特点相同。
    C.留意“眼”的特征,查看是否在石纹上做了“伪眼”。
    D.学习《端溪砚谱》等名人的专著,了解不同砚石的纹理与装饰的特性。
    7.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歙砚”又叫“龙尾砚”,正宗的歙砚应该是婺源的龙尾砚。
    B.“端砚”比“歙砚”伪品多,原因是它经济价值高,不易鉴别。
    C.“眼”要与石质特点相符,否则,有“眼”就可能是伪作。
    D.“端砚”好,是因为它的砚石很珍贵,而且雕刻手法各具风格。

【参考答案】
    5.A(端砚的石材特点不是“容易作伪”的原因)
    6.D(学习名人专著能够提高鉴别能力,但不是鉴别端砚真伪的具体方法)
    7.B(注意:这里是“‘端砚’比‘歙砚’伪品多的原因”而不是“端砚伪品多”的原因,加之文章中也没有端砚“不易鉴别”这样的说明)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患难见知交
  • 下一篇:江村即事
  • 【推荐文章】

  •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①

    【原文】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① 岳飞 昨夜寒蛩②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

  • 天净沙·秋思

    【原文】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 蝶恋花

    【原文】 蝶恋花 王国维①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②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

  • 游山西村①

    【原文】 游山西村①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

  • 溪上遇雨

    【原文】 溪上遇雨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

  • 忆秦娥·咏桐

    【原文】 忆秦娥 咏桐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 【最新文章】

  • 似水流年
  • 在脱离实用书写、文字传播的功能之后,书法在
  • 退休的女人
  • 2017年5月10日,位于我国南海的神狐海域,蓝
  • 满江红·赤壁怀古
  • 大地的泉眼
  • 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早
  •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①
  • 李庭芝,字祥甫。其先汴人,后徙随之应山县。
  • 【材料一】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风起云踊之类的
  • 一位哲人曾说过:“不仅要会在欢乐时微笑,也
  • 《西游记》选段
  • 在东台创建文明城市的背景下,学校准备开展以
  • 山水画的意境
  • 月夜忆舍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