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海底能源

发布时间:2021年5月14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8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8312  浏览:

【原文】
    海底能源
    在海底的泥土中蕴藏着丰富的未开发的非化石【能源资源】,其总量可能大大超过目前已探明化石能源的总储量。这些能源是甲烷的气水混和物。它是深海细菌因海水高压与海底低温的共同作用,经数千年积累而生成的,呈冰晶状。这种能源埋在海平面下500米至1000米的沉积物中。
    科学家目前挖掘到海底甲烷的气水混和物的样品,但还不清楚海底能源的稳定性如何,至于其分布情况、精准储量尚难定论。英国利兹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克莱勒尔研究认为,海底能源的总储量大约是目前已探明化石燃料即煤、天然气和石油总储量的两倍。开发和利用这一能源是诱人的,但是以现在的技术还不可能与其进行实质性的对话。【科学家们眼下并没有因为海底能源资源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而盲目乐观】。当然,这并不影响对开发技术的研究,相反,倒是一种促进。
    此外,科学家们充分注意到只进行开发技术的单向研究远远不够,因为还必须考虑开发风险问题。这些海底能源为气水混和物,一旦开采会引起海底沉积物气压的变化,可能引发海底滑坡和海啸。此外甲烷的散逸还会带来温室效应。解决这些问题也要靠高新技术。目前,日本、美国和印度已开始海底能源开发的【双向研究】,但要大规模利用这些能源还有许多艰巨的工作要做。

【问题】
    7、对第一段中“能源资源”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能源资源,是由于深海细菌的作用,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生成的储量丰富的非化石能源。
    B.能源资源,是蕴藏在海底泥土中,储量巨大,尚待开发的水晶状的甲烷的气水混和物。
    C.能源资源,是深海细菌与高压低温的共同作用,经数千年形成的丰富的气水混和能源。
    D.能源资源,是距海平面500米至1000米的海底水晶状能源,即甲烷的气水混和沉积物。
    8、对第二段文字中画横线的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们认为目前还没有弄清楚海底甲烷的气水混和物的储量、稳定性及分布情况。
    B.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甲烷的气水混和物的样品研究,还没有解决海底能源的实质问题。
    C.科学家们认为以现有的技术条件很难开采和利用蕴藏在海底沉积物中非化石能源
    D.科学家们看到了海底中非化石能源的巨大前景,也遇到了开采这种能源的巨大风险。
    9、对第三段中“双向研究”所包含的内容解说准确的一项是(    )
    A.海底能源开发的可行性与风险性研究。
    B.海底能源开发前景与开发利用的研究。
    C.海底能源开发理论与开发实际的研究。
    D.海底能源开发技术与开发风险的研究。
    10、下列叙述与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海底泥土中蕴藏的非化石能源储量丰富,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B.海底能源总储量约为已探明的化石燃料总储量的两倍,不是定论。
    C.开采海底甲烷的气水混和物会引起环境的变化,有可能造成灾害。
    D.多种物理条件的共同作用是产生海底非化石能源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
    7.B
    8.C
    9.D
    10.D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说树
  • 下一篇:月上瓜州南徐多景楼作
  • 【推荐文章】

  • 探春

    【原文】 探春 黄庶 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

  • 醉花阴

    【原文】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①。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

  • 寄诸弟

    【原文】 寄诸弟 韦应物 秋草生庭白露时, 故园诸弟益相思。 尽日高斋无一事, 芭蕉...

  • 山花

    【原文】 山花 唐 钱起 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 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

  • 柳梢青·岳阳楼

    【原文】 柳梢青 岳阳楼 戴复古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

  • 江城子·密州出猎

    【原文】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

  • 【最新文章】

  • 说树
  • 柳浑,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梁仆射惔六
  • 贫女
  • 纯生活
  • 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散发着那个带传
  • 某校初三(3)班开展向“援鄂英雄”致敬的主
  • 登飞来峰
  • 为了民族未来,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辛
  •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
  • 6.学校某班级开展“星河灿烂,北斗闪耀”主题
  • 谈谈数字化书写
  • 此处忆江南
  •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人
  • ①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
  • 我们为什么需要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