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记寻大龙湫瀑布

发布时间:2021年5月16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方苞  文章ID:48351  浏览:

【原文】
    记寻大龙湫瀑布
    (清)方苞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访于众僧,咸曰:“其始辟者皆畸人也[1]。【庸者继之,或摽[2]田宅以便其私,否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寻者希。】”过华严寺,鲍甥率众登,探石龙鼻流处,余止山下。或曰:龙湫尚可至也。遂宿能仁寺。
    诘旦,舆者[3]同声以险远辞。余曰:“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沿涧行三里而近,绝无险艰。至龙湫庵,僧他出。樵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许,蔓草被径,舆者曰:“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怅然而返,则老僧在门。问故,笑曰:“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吾为子先路。”持小竿,仆李吉随之,经蒙茸[4]则手披足踏。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委舆于地,曰:“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僧曰:“子毋惑,唯余足迹是瞻。”鲍甥牵引,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道坦平,望见瀑布。【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舆者安坐于草间,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
    嗟乎!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5],而时君不悟,岂不惜哉!】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6],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7],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注释】
    [1]畸(jī)人:奇特的人。这里泛指不寻常的人。[2]摽(biāo):把持。[3]舆者:抬轿的人。[4]蒙茸:蓬蓬松松的样子。这里指茂密的杂草和灌木丛。[5]厮舆:旧时指仆役一类的人。[6]即:即使。暴:对别人施加恶行、欺侮。过客:指别人[7]小人毒正:①小人害他的朋友。②小人怨恶正道。毒:怨恨,后文“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可互训,另柳宗元《捕蛇者说》“若毒之乎”中“毒”也译为怨恨。

【问题和参考答案】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伤:伤心,难过。
    B.蔓草被径    被:覆盖。
    C.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    少:稍微。
    D.而征吾辈之诳。    征:证实。
    答案:A。妨害。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按图记【以】求名迹/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B.经蒙茸【则】手披足踏/险以远,【则】至者少
    C.移时【乃】归/于是为长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D.实近【且】易也/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答案:D前句“且”为并且,后句为将近。A承接连词,来。B副词,就。C副词,才。
    1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舆者之诳”的一组是
    ①故蹊径可寻者希
    ②舆者同声以险远辞
    ③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④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
    ⑤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
    ⑥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答案:B。①说众僧所讲事实;③说“我”去探寻的决心;⑥老僧勉励“我”去探寻。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此记着重在一个“寻”字。按图记、问众僧、鲍甥寻、乘舆寻、老僧引,从中可看出这次寻找大龙湫瀑布须经一番周折,方得不虚此游。
    B.作者感慨说,只要有“识道”的人带路,远道可以缩为近道,难道可以变为易道。那些欺侮别人的人,应该受到惩罚才好。
    C.道路变窄后,轿夫不愿再往前走,老僧劝“我”不要迟疑,坚持在前面引路,终于找到了瀑布,结果老僧遭到了轿夫的当众羞辱。
    D.文章末了用“缘情事以为波澜,别求义理以寓襟抱”的笔法,借以扩大其社会意义。缘事明理,说明先王之道难以实现的原因。
    答案:C。原文说“必众辱之。”是想要,是舆者怨詈老僧的气话,并未交代当真这样做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庸者继之,或摽田宅以便其私,否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寻者希。(4分)
    译文:(后来)平庸的人继承了(这里的所有权),有的人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否则就苦于这里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所以可找到的(通往胜迹的)小路很少。“便其私”“去而之他”“蹊径可寻者希”(定语后置句)三个得分点,大意1分。
    (2)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3分)
    译文:(我们)又往前走,我们并排坐在岩石下,过了一段时间才回去。“列坐”“移时”两个得分点,大意1分。
    (3)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而时君不悟,岂不惜哉!(3分)
    译文:孔、孟、程、朱的学问都因为仆役一类的人,而让今时的君子不理解,难道不痛惜吗?“时君不悟”“惜”两个得分点,大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八月十四日,我进入了雁荡山,按照图记来找名胜古迹。发现十处有七处已经荒芜废弃了。向各位僧人打听,都说:“那些开辟这里的人都是些不寻常的人。(后来)平庸的人继承了(这里的所有权),有的人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否则就苦于这里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所以可找到的(通往胜迹的)小路很少。”经过华严寺,鲍甥率领大家登山(去找),我在山下休息。有人说:“龙湫还能找到。”于是就在能仁寺住宿。
    (第二天)清晨,抬轿的人不约而同地用路途险峻遥远作借口推辞。我说:“暂且前往吧,等到(实在)不能接近再离开,又有什么妨害呢?”(我们)沿着溪涧三里就靠近了,完全没有一点危险艰难的。到龙湫庵,僧人离开了。打柴的人为我们指明了通向龙湫瀑布的道路方向,又往前走了半里多,茂密的杂草遮盖了道路,抬轿的人说:“这里面都是毒蛇害虫,遇到它们,(情况)严重的就死亡,轻的受伤。”(我们)很不如意地回来了,(回来后发现)老和尚在门前。(他)问我们回来的原因,(知道原故后)笑着说:“哪里有走了二千里,距离目的地很近了,到了崖边却要返回的呢?我替你在前面领路。”老和尚拿着小竹竿,仆人李吉跟着他,经过茂密的杂草和灌木丛就用手分开用脚踩下。抬轿的人安然地步行一里多,路稍微变窄,就把轿子丢在地上,说:“过了这里山势就会变得陡峭逼仄,绝对不能往前走了。”老和尚说:“您不要怀疑,只要跟着我的脚印走就可以了。”鲍甥在前面一边拉着我一边带路,走过了几十步,就发现杂草慢慢的变稀疏了,道路变平坦了,远远地看见瀑布。又往前走,我们并排坐在岩石下,过了一段时间才回去。轿夫在草丛中很舒适地坐着,并用一些俚俗的话抱怨和谩骂老僧:“他自己炫耀他的聪明,来证实我们说谎,一定要当众羞辱他。”
    唉!先王之道被废弃已经很久了啊。大家都把探寻路途遥远的胜迹看作是一件艰难的事,却不知如果有认识道路的人替我们在前面领路,实际上是很近并且很容易的事。孔、孟、程、朱的学问都因为仆役一类的人,而让今时的君子不理解,难道不痛惜吗?那些轿夫骗人,即使对别人施加恶行,也不能赶走呵斥他们,然而他们竟然还象这样满怀怒气和怨恨;小人怨恶正道(或解为小人害他的朋友),仇视君子的正道,认为对自己不利。这就是严光、管宁之类的人躲藏起来不把声名张扬出去而不敢亲身尝试(小人的恶毒手段)的原因啊!(张青云译)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8月19日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
  • 下一篇:江村即事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