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发布时间:2021年5月28日  更新时间:2023年12月14日
作者:王力  文章ID:48594  浏览:

【原文】
    灯
    王力
    生年才四十余,已经用过了足以代表三个时代的灯了。菜油灯代表闭关时代,煤油灯代表海通时代,电灯代表最新物质文明时代。我第一次张开眼睛,看见的是菜油灯;其后,我看见家里煤油灯和菜油灯同时并用,书房里用的是煤油灯,厨房里用的是菜油灯,至于卧房里的灯用菜油或用煤油,就看每月的经济情形而定了。家住在偏僻的县份,我直到廿三岁才有福气看见电灯。从此以后,直到抗战以前,我一直受着爱迪生的恩惠。亏了电灯,我的书多读了一倍;亏了电灯,我的文章多写了几倍;亏了电灯,我从氍毹(1)上看见了更美的美人;亏了电灯,我在夜阑人静之后,晤对了不少的古人,缝缀了不少千金之裘(2),烹调了不少五侯之鲭(3)。我万万料想不到此生还会归真反朴。
    五年前,为有避免空袭的危险,我住在乡下,于是点煤油灯。后来因为煤油太贵了,买不起,于是点菜油灯。在无可奈何之中,勉强找一个点菜油灯的理由,聊以自慰。电灯哪里比得上菜油灯有诗意呢?“静临客枕愁寒雨,远逐渔篷耿暝烟,纤影乍欹还自立,冷花时结不成圆”,电灯能有这种美妙的境界吗?再说电灯也像一切物质文明,它能增进了人类的幸福,同时也加添了社会的罪恶。它能使人奢,使人淫。在霓虹灯的照耀之下,哪怕你是瞎扒干(4),也不能不让百货公司多赚几个钱儿,哪怕你是圣安东尼(5),也经不起摩登许飞琼(6)的诱惑。——这种强词夺理的说法,无非因为我享受不着电灯。葡萄并不酸,但是,吃不着的葡萄就是被认为酸了。
    乡下住了一年多,忽然听见村里有装电灯的机会,我又欣喜欲狂。我住的房子距离电线木杆五十公尺,该用电线二百余码,计算装电灯的费用,是房租的百倍。我居然有勇气预支了几个月的薪水以求取得这一种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的东西。于是瓮牖绳枢(7),加上了现代的设备。每一到了黄昏,华灯初上,我简直快乐得像一个瞎了十年的人重见天日。那个一年来的良伴菜油灯,被我抛弃在屋角上,连睬也不去睬它了。
    两年前,突袭渐疏,我们又搬回城里来了。那屋角上的菜油灯,本该让它静静地躺在那里,不料太太惜物成性,又把化带到了城里来。当时我笑她小气,但是当天晚上我又不能不佩服她有备无患。原来我们搬到城里的第一天就遇着轮流停电,而且偏偏轮着我们所住的一区。这么一来,我们的菜油灯,仍旧变了天之骄子(8)。看它那一摇三摆的神气,好像是说:“你们毕竟离不了我!”真的,恰像这年头儿的交通,什么交通工具都比不上两条腿可靠,这年头儿的照明,什么灯也都比不上菜油灯可靠。《封神榜》里的神仙当中,燃灯道人最老,他老人家点的大约也是菜油灯,可见菜油灯已有几千万年的光荣历史。依现在的情形看来,菜油灯还有光荣的前途,至少它永远不会绝迹于世间。如果我会做颂赞一类的文章,我家在应该给它做一篇“菜油灯赞”。
    但是,如果只做“菜油灯赞”,而不做“电灯赞”,那也太对不起爱迪生了。西洋各大都市的电灯没有什么可赞的,因为它只表示了物质文明,没有表示精神文明——我的意思是说没有诗意。抗战后的第一年,我住在靠近粤汉路的某城,那里的电灯才真有诗意呢!平常听人家说,生活太单调了不好,文章太单调了不好,风景太单调了不好,天气太单调了不好,由此类推,灯光太单调了也该是不好的。像某城的电灯就不单调,因为它能错综变化,给人们不少刺激的感觉。它有时候乍明乍灭,像玩魔术;有时候忽显忽微,像旧式小姐偷看未婚夫;有时候先闪几闪,然后灭去,像发警报;有时候出其不意,突然关上,像不宣而战;有时候关了一时半刻之后,大放光明,像文章之抑扬顿挫,故弄玄虚,令人更觉得光明之可贵;有时候关了就让它黑一个整夜,这好像——不!这简直是强迫节约,令人减省金钱的花费,月底可以少付几个钱;又令人减省精神的消耗,少打几圈麻将。市无明月,毋忘秉烛之游(9);座有佳人,宜作绝缨之会(10)。雅人韵事,无过于此!
    在那种情形之下,菜油灯和电灯相得益彰。我常常菜油灯来伴着电灯,以防“不宣而战”。电灯灭了呢?显得菜油灯有用;电灯不灭呢?更显得电灯可珍。最妙的是电灯减小到比不上菜油灯的光度,于是油灯如豆,电灯如香,猫儿双目耿耿如鬼,我暂时做了几十分钟的浮士德!后来到了昆明,城开不夜(11),令我悼念乐园的丧失。幸亏近来市民竟用低压灯泡,偶然还有机会联想到当年的景象。我崇拜物质文明,所以我爱电灯,物质文明为用,所以我爱“菜油灯”的电灯。这样,非但使我回味到童年,而且使我下接爱迪生,上接燃灯老祖,等于活了几千万岁。这一种快乐,决不是一般俗人所能了解的。
    (文章有删节)
    注:(1)qúshū,指舞台。(2)《史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3)珍馐美馔。(4)莫里哀剧本《吝啬鬼》的主人公。(5)指不受诱惑的人。(6)西王母的侍女。(7)《史记》:“陈涉,瓮牖绳枢之子。”(8)《汉书》:“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9)曹丕《与吴质书》:“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10)《韩诗外传》载,楚庄王饮宴群臣,有人趁殿上烛灭,牵王后的衣服,王后拽断了他的冠缨,并要楚王查办,楚王不但没有查办,而且设法替他开脱,后来此人为楚国立了大功。(11)即不夜城,苏轼诗有“三月长临不夜城”。

【问题】
    17.写出文章第一段中”归真反朴”的含义。(4分)
    答:
    18.文章第二段“强词夺理的说法”在全文有多处,根据全文,分条概括。(5分)
    答:
    19.文章首段畅叙电灯的种种好处,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答:
    20.“这一种快乐,决不是一般俗人所能了解的”一句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1.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
    (1)含笑的泪
    ——赏析《灯》的主题思想
    (2)博雅机智,意味深长
    ——从《灯》看学者散文的特色

【参考答案】
    17.战争迫使时代(或“生活”)倒退到用菜油灯。
    (答到“时代(生活)倒退”也计4分)
    18.①电灯比不上菜油灯有诗意。(或“电灯比不上菜油灯”)
    ②电灯加添了社会的罪恶。
    ③菜油灯有光荣的前途。
    ④乍明乍暗、忽显忽微的电灯才真有诗意。
    ⑤黑一个整夜,令人减省金钱花费和精神消耗。
    ⑥最妙的是电灯光减小到比不上菜油灯的光度。
    (答对一点计1分,最多为5分)
    19.①引起读者对社会不断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感(共鸣)。
    ②为下文写“不得不重新改用菜油灯”作铺垫(或:和下文形成突然逆折之势,引发读者追问其缘由并替作者懊恼、埋怨。)
    ③和下文写电灯的罪恶、菜油灯的诗意形成对比,便于揭示主旨。
    (答对一点计2分)
    20.①对抗日战争严酷生活(或“国力积弱不振,民众生活窘困”)的无奈。
    ②特定时代(生活)中的豁达、自慰、自我排遣。(答到“豁达、自慰、自遣”也可)
    ③对民众的同情。
    21.(1)含笑的泪
    ——赏析《灯》的主题思想
    主题深刻的文章常常言在此而意在彼,满纸轻松,让读者忍俊不禁。然而,笑声未落,眼角却泛起泪花。《灯》就是这样的,文字越轻松,心情越沉重。
    铺排赞美,反衬主题。文章第一段写抗战以前,“一直受着爱迪生的恩惠”“亏了电灯……”一连串的排比,酣畅淋漓地写出电灯给“我”带来的好处。于读者“共鸣”产生时逆转,愈到后面,对比愈鲜明,以至菜油灯都与之媲美了——可见时代的落后,人们生活的严酷。
    语带幽默,突显主题。幽默、反讽,揶揄式的语言随处可见。“菜油灯已有几千万年的光荣历史”“最妙的是电灯减小到比不上菜油灯的光度,于是油灯如豆,电灯如香”,这些都叫人发笑,但笑在脸上,泪滴在心里——这是多么的无奈,这是多么艰难的生活。
    笑靥收敛,泪水滴下,主题已鲜明: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是国力积弱不振,民众生计窘迫。
    (2)博雅机智
    ——赏析《灯》的语言
    王力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其散文《灯》,以其旁征博引,涉笔成趣的文化功底和含而不露,言出意表的语言智慧,成为学者散文的典范。
    旁征博引,浑化无迹,尽显学者深厚的文化修养。文中诸如“五侯之鲭”“秉烛夜游”“绝缨之会”“瞎扒干”“圣安东尼”等,信手拈来,皆成妙处,而治古今中外于一炉,充分体现了学者渊博的学识。
    含而不露,诙谐讥诮,充分体现了学者驾驭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智慧。“菜油灯还有光荣的前途,至少它永远不会绝迹于世间”“那里的电灯才真有诗意呢”,看来轻轻松松,实则沉重无比,看似含蓄,实则犀利。这样的语言在本文中比比皆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故为
  • 下一篇:表现社会与心灵的和谐
  •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

  • 【最新文章】

  • 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
  • 水村闲望
  • 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 不“炒冷饭”的修行者
  •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
  • 客游
  •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父琇,贵州参议。文
  • 第二条路
  •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
  • 虫洞和时间旅行
  • ①。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
  • 夏日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
  • 蕉语
  •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