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请给下面新闻拟一个标题,要求用上对偶手法。我国首颗绕月探测

发布时间:2021年6月1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4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8690  浏览:

【问题】
    1.在新闻标题中运用对偶可以使标题呈现一种平衡与对称的形式美,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给下面新闻拟一个标题,要求用上对偶手法。(6分)
    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个重大的跨越。
    这是一群航天才俊,为达到“精确变轨,绕月飞行,首飞成功,一年寿命”的探测工程目标,他们针对月球探测卫星的新特点,集思广益开拓进取,短短三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这是一只高度团结的队伍,统一决心、统一意志、统一目标和统一行动。这是一支不负众望的团队,11月7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宏大的系统工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产品、自己的设计、自己的条件完成的。“嫦娥一号”,是完全的“中国制造”!

【参考答案】
    【标准解答】(解法1:“嫦娥奔月”实现民族梦想,自主创新攀登科技高峰;解法2:“嫦娥奔月”圆满成功,“中国制造”不负众望。评分标准:内容4分,关键词:“嫦娥奔月”、实现民族梦想(圆满成功)、自主创新(“中国制造”)、攀登科技高峰(不负众望)各1分,正确使用对偶修辞2分。)
    【详细解析】(首先,要读懂原文,了解新闻主要内容,抓住新闻的导语(第一部分);其次,提取新闻的关键词:“嫦娥奔月”和自主创新(中国制造);第三,结合新闻的结果、作用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组织答案。)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夕阳是最能惹起诗人情绪的意象之一。比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
  • 下一篇:今年两会期间,关于在山东新建“中华文化标志城”一事引起大家
  • 【推荐文章】

  • 24.从中学所学古典诗词中举一个恰当的例子补

    【问题】 24.从中学所学古典诗词中举一个恰当的例子补写在下面画线处。要求所举例子...

  • 12.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政治思想。(2分)

    【问题】 12.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政治思想。(2分) 【参考答案】 12.具有与民同乐...

  • 仔细观察下面的画,结合原画附诗,叙述画面所

    【问题】 22.仔细观察下面的画,结合原画附诗,叙述画面所表现的事,(不超过80字)...

  • 《赤壁赋》谈到三国时的曹操,“客”认为他是

    【问题】 16.《赤壁赋》谈到三国时的曹操, 客 认为他是怎样一个人, 客 由曹操生发...

  • 辛弃疾《念奴娇·西湖和人韵》使用了哪些手法

    【问题】 辛弃疾《念奴娇 西湖和人韵》使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西湖美景?请结合诗句简...

  • “诗眼”是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字,常建《塞下

    【问题】 诗眼 是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字,常建《塞下曲》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

  • 【最新文章】

  • 今年两会期间,关于在山东新建“中华文化标志
  • 《兰亭集序》中作者认为俯仰之间所观所视的内
  • 《滕王阁序》中描写南昌是风水宝地,人才辈出
  • 《师说》中作者认为对于“句读”和“疑惑”,
  • 修改句子:“停车难”近年来成为不少地区普遍
  • 简要分析孟浩然《岁暮归南山》“松月夜窗虚”
  • 《水凋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作者矛盾心情的
  • 千百年来,桂林的水孕育了丰厚的桂林文化,你
  • 为什么说近代以来中国文化重心转向长江文化是
  • 江南的“水性”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请作简要
  • 刘克庄在《后村诗话·前集》中称苏舜钦《淮中
  • 苏轼的生活和创作,展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
  • 假如中国旅游电视频道想要在第一时间、以滚动
  • 马存《赠盖邦式序》中,作者认为司马迁创作《
  • 联系马存《赠盖邦式序》全文,从两方面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