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穆公有令,食凫雁者必以秕,毋敢以粟。于是,仓无秕而求易于
作者:未知 文章ID:48761 浏览:
【原文】
邹穆公有令,食凫雁者必以秕,毋敢以粟。于是,仓无秕而求易于民,二石粟易一石秕。吏请曰:“以秕食雁,为无费也。今求秕于民,二石粟而易一石秕,以秕食雁,则费甚矣。请以粟食之。”公曰:“去!非而所知也。夫百姓煦牛而耕,曝背而耘,苦勤而不敢惰者,岂为鸟兽也哉?粟米,人之上食也,奈何其以养鸟也?且汝知小计而不知大计。周谚曰:‘囊漏贮中’,而独弗闻欤?夫君者,民之父母也,取仓之粟移之地民,此非吾粟乎?鸟苟食邹之秕,不害邹之粟而已。粟之在仓与其在民,于吾何择?”邹民闻之,皆知其私积之与公家为一体也。
(节选自贾谊《新书·春秋》)
【问题】
1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食凫雁者必以秕 食:饲养
B.仓无秕而求易于民 易:换
C.以秕食雁,则费甚矣 费:耗费
D.去!非而所知也 而:句内衬字
1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苦勤而不敢惰者,岂为鸟兽也哉
夫君者,民之父母也
粟之在仓与其在民,于吾何择
皆知其私积之与公家一体也
A.两个“者”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B.两个“者”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C.两个“者”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者”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13.对邹穆公“食凫雁必以秕”的原因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秕食雁,为无费也
B.百姓煦牛而耕,曝背而耘,苦勤而不敢惰者,岂为鸟兽为哉
C.粟米,人之上食也
D.其私积之与公家为一体也
14.对这篇文章主旨的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短文主要反映了贾谊的节用思想
B.这篇短文主要反映了贾谊的民本思想
C.这篇短文主要反映了贾谊的重粮思想
D.这篇短文主要反映了贾谊的重农思想
15.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煦牛而耕,曝背而耘(3分)
译文:【 】
(2)囊漏贮中(3分)
译文:【 】
(3)此非吾粟乎(3分)
译文:【 】
【参考答案】
11.D[解析]“而”通“尔”,“你”之意。
12.C[解析]第一个“者”表原因;第二个表“……的人”;“其”为第三人称代词。
13.C[解析]A句属于官吏的理解;B句是对原因的分析;D句是事情的最终影响。
14.B
15.
(1)太阳刚出就赶牛下地工作,烈日晒着脊背仍在地里劳作。
(2)口袋里漏出的粮食仍留在仓库中。
(3)这仍然是我的粟米
[解析]“贮”,仓库;“比非……乎?”反问语气,表肯定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