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历代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关系
作者:卜宪群 文章ID:48771 浏览:
【原文】
怎样看待历代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关系
卜宪群
①自秦代以后建立的历代王朝无论出于哪个民族,都试图以问鼎中原为己任,因为中原地区拥有发达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一旦占据中原也就意味着占有了庞大的社会财富,拥有了“正统”的政治地位。历代中原王朝以汉族为主体,但并不都是汉族建立的。无论是谁入主中原,由于历史上的中国地域广大,地形复杂,族群众多,出于各种原因(主要是经济原因),中原王朝周边的民族总是不断呈现出内倾化的趋向。为了抵御这些民族的威胁,保护中原王朝能够控制的地域,稳定其统治秩序,统治者必须竭力思考各种办法和对策。因而,如何处理与这些周边民族的关系就成了历史上许多王朝面临的棘手问题,但又是不得不面对的事实。综合分析历代中原王朝处理与周边民族关系的方式,大体可分为这样几种类型:
②中原王朝设立行政机构对周边民族进行直接统治,并将少数民族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国家各级管理机构中来。而历代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同样也吸收了大量汉族杰出人物进入统治阶层,推进其封建化、汉化的过程,如孝文帝、忽必烈时期都是如此。
③中原王朝对不能直接管辖的周边民族地区采取羁縻、和亲的政策。“羁縻”原意指套在牛马头上的笼头:“羁,马络头也;縻,牛jiāng也。”所谓“羁縻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在多民族国家里对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少数民族地区所采取的一种民族政策。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势力先后发展至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时,首先接触到的一个历史事实,便是各少数民族内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汉族地区不一样,因而不可能应用对汉族地区的那一套统治方式去进行统治。于是,采取什么政策对这些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统治的问题便产生了。随着各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统治势力的逐步深入,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统治问题的政策措施也愈来愈趋于完备,这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制度”建立的由来。唐代羁縻制度十分发达,设很多羁縻州、羁縻县。这些州、县在政治上利用少数民族中旧有的贵族制进行统治;在经济上维持原来的生产方式,尽管统治者有时号称他们羁縻的目的是“不贪其土地,利其人马也”,但实际上也要征收贡纳,只不过会有一定的照顾而已;在文化上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保持族内原有的社会组织。唐代的羁縻政策,是后来几个王朝土官(土司)制度之渊源。中国古代的羁縻制度实际是一种高度的自治制度,历史经验表明其有效性是建立在中央政府力量强大之时,中央政府一旦衰落,羁縻也就随之土崩瓦解。
④和亲是以公主、宗室女,有时也以平民女子冒充出嫁给少数民族首领为妻的一种政治联姻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达到维持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有学者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和亲至少有150次,因此和亲也是历代中原王朝处理与周边民族关系的经常性方法之一。也有学者将其归纳为羁縻的一种,但和亲的关系比羁縻更松散,形式也更复杂。如既有在中原王朝强大时以中原王朝为主体的和亲,也有在中原王朝衰落时被动的和亲。
⑤历史上中原王朝的周边还有不少独立的民族政权,他们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很复杂,可以用时战时和来形容。例如,汉王朝与匈奴的关系就是这种类型之一。
(节选自《光明日报》2009年8月25日)
【问题】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自秦代以后建立的历代王朝无论出于哪个民族,都有问鼎中原的野心。
B.中原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和庞大的社会财富,具有令人难以抵挡的诱惑。
C中国地区地域广大,地形较为复杂,族群众多,不断呈现出内倾化的趋向。
D.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为推进其封建化、汉化,吸收了大量汉族杰出人物进入统治阶层。
E中原王朝无论是强大时还是衰落时,都将和亲作为最主要的处理周边民族关系的方法。
13、下列对“羁縻制度”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羁縻制度”是指中原王朝对不能直接管辖的周边民族地区采取的一种民族政策。
B、“羁縻制度”主要适用于多民族封建统治王朝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少数民族地区。
C、“羁縻制度”在唐代得到了很好的实施,这一政策是后来几个王朝土官制度的渊源。
D、“羁縻制度”的有效性以中央政府力量强大为基础,一旦政权交替,“羁縻制度”就随之瓦体。
14、文中阐述的“中原王朝处理与周边民族关系”有几种类型?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3分)
15、和亲政策的实质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和亲政策?(5分)
【参考答案】
12.C、E(C曲解原文,“不断呈现出内倾化的趋向”的是“中原王朝周边的民族”,而不是中国地区的族群。E偷换概念,原文为“经常性方法之一”并非“最主要”)
13.D(曲解文意,“中央政府衰落”并不等于“政权交替”)
14、有三种。分别是:①中愿王朝设立行政机构对周边民族进行直接统治;②中原王朝对不能直接管辖的周边民族地区采取羁縻、和亲的政策;③中原王朝与周边保持独立的民族政权,呈现出时战时和的状态。
15.和亲政策的实质是政治联姻。看法:①持否定态度。认为和亲是一种屈辱妥协、投降卖国的政策。②对和亲既不能全面肯定也不应全面否定。从根本上来说,和亲是为历代统治者自身的统治目的服务的,但客观上或多或少地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对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一定的作用。③应将和亲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