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锦诗之美——记敦煌研究院女院长樊锦诗

发布时间:2021年6月7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羽毛  文章ID:48840  浏览:

【原文】
    锦诗之美——记敦煌研究院女院长樊锦诗
    羽毛
    樊锦诗,一个女人的名字,让人联想到锦缎,诗歌,华丽纷披的美丽。四十余年过去,她的名字,却在大风沙里成长为一种精神。
    四十余年前,樊锦诗从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这个面容清秀的上海姑娘,把父亲劝阻的信压在箱底,放弃繁华的都市生活,执意来到敦煌研究院工作。
    文艺片里的丝绸之路,总看见快乐的西部人弹着冬不拉,唱着小调,漂亮的女子献上洁白的哈达……这不过是真实的谎言,西部人把生活的背景归纳成两个字:荒凉。
    那时,戈壁滩人烟稀少,走上几十里路也碰不见一个人,沙子的地表温度高达70摄氏度,低达零下30度。莫高窟内极尽辉煌,鬼斧神工,洞外却是灰土蒙蒙,孤苦伶仃。人总要走出艺术的洞,柴米油盐地生活啊。
    水是碱性的,樊锦诗总洗不干净头发,没有房子住,就在附近的小庙凑合,土炕土凳土桌,吃饭的时候起风,灰尘就呛到肺里。一个月也去不了一回城里,读书读报简直是奢侈。
    有晚洞外传来狼啸。她吓得整晚睡不着,次日才发现,洞外原来拴着一头不安分的驴子。那时她也不过是个小姑娘,单调寂寞的日子几乎让她窒息。但她不走。敦煌壁画的大气之美使她折服,而壁画雕塑自然的老化破损、被盗窃的空白痕迹更使她心疼,迫使她留下。她要以自己柔弱的坚韧保护敦煌。
    多年来,樊锦诗沉浸在石窟考古研究工作之中。保护、研究、思考、发扬画在石头上、刻在窑洞里的大美,乐不思蜀。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断代,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这些年,樊锦诗把自己的先生也从武汉拽到了敦煌,风雨兼程,同甘共苦。
    流年似水,青丝变白发。听说有些女同学信誓旦旦要来敦煌,樊锦诗就紧张:“人很难真的和艺术过一辈子。我怕她们太苦……回头一想啊,我是三不像,一不是管理出身,不像院长;二没有坚持专业,耽搁了北大那几年;三不是贤妻良母,孩子受了很多委屈,亏欠家庭太多。”
    那场特殊的媒体见面会,就在石窟之外。樊锦诗扯扯普通的青布罩衫,如同邻居慈祥而抱愧的老太太。旁边的听众却在感叹:“一个地道的上海女人,完全是浓重的西北口音了。”
    那她为何坚持留下?
    “你们看夜色中的莫高窟,宁静、圣洁。我老说有一种魅力,一个极大的吸引力在吸引着我。愿意留下,死心塌地地留下,慢慢就上升刭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保护不好真是千古罪人。”“很多人都这样,一些老先生,像常院长、段先生他们来的时候,有的比我还小,20岁左右。然而来了以后,一辈子默默无闻,被打成右派,还继续去画画,还是一丝不苟地画。他就觉得这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没有这部分,他就没支撑了,而且他画的时候也是在跟古代的艺术家交流。震撼在哪儿呢?奥妙在哪儿呢?神秘在哪儿呢?就是他们的工作。就是用他们的青春,用他们的画,一点一点地实现人生价值。现在都年老了,八十岁、七十多岁。还想着敦煌,还要回来。他就觉得这是他真正的家。”
    听她坦然安静地说着这话,将四十余年的艰辛和孤独轻轻带过,听众心里各是滋味。戈壁风沙龙卷虎啸,改变了她的昊侬软语、青丝春颜,却赠与她别样的洒脱和旷达,和常人不能体验的幸福。
    西部人称敦煌研究院的这位女院长是西部守护神。只有神,才有这样的意志。
    月光下的她,不是神,如诗歌,如锦缎,具有华丽纷披的美丽。
    (选自《江淮文摘·人物》2009年第12期)

【问题】
    19、本文的题目是“锦诗之美”,请概括出樊锦诗的美丽之处。(4分)
    20、“避实就虚”是本文表现人物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6分)
    21、樊锦诗的故事对当代大学毕业生选择职业有何启迪?请结合材料简要探究。(5分)

【参考答案】
    19.热爱敦煌艺术,执意选择并用自己柔弱的坚韧保护敦煌;具有高超的研究水平;舍弃小家利益,努力保护敦煌;对工作一丝不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怕艰辛和孤独,洒脱旷达。(每点1分)
    20.一是通过对戈壁滩人烟稀少、环境恶劣的描绘,衬托出樊锦诗选择保护敦煌的毅然态度;二是通过听众的感叹,“一个地道的上海女人,完全是浓重的西北口音了”。侧面突出了樊锦诗保护敦煌艺术的坚韧和牺牲精神;三是借助樊锦诗本人对来敦煌就业的女同学表示紧张和对一些老先生的介绍和谈论,间接表现了樊锦诗具有神一般的意志。(每点2分)
    21.选择职业时要综合考虑以下要素:对所选职业是否钟爱;有无从事所选职业的相关知识;有无强烈的责任感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能否吃苦;有无洒脱、旷达的性格和奉献精神。(写对任意2点3分,3点4分,4点5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薛十七
  • 下一篇:晁错,颖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