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一碗羊肉汤

发布时间:2021年7月2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6日
作者:金光  文章ID:49575  浏览:

【原文】
    一碗羊肉汤
    金光
    就在县里准备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时,长岭乡建起了一个大牧场。刘乡长说,这个大牧场完全采用孟加拉式的养殖办法,从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各地购进优质绵羊2000只。虽然乡里在农发行贷了100万元的款,但望着潮水般的羊群,大家心里很踏实:这钱不出两年就可赚回来。
    县委张书记亲自到牧场察看,拍着刘乡长的肩膀说:“不错不错,因地制宜,这才是真正的脱贫项目。”回到县城,张书记当即打电话召集开会,谈了到长岭乡察看天然牧场的感受,他要求从县委班子开始,轮流到长岭乡牧场去参观。
    县委办的同志不敢怠慢,连夜排出参观者的顺序:从6月8日起,当天是常委班子成员,9日是县政府领导,10日扶贫办,11日县委办,12日县委组织部……一直排到了第二年的3月19日,把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村组都排上了,要求所有参观单位要认真学习长岭乡的经验,学习他们敢想敢干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提出自己乡、村的脱贫办法,力争在两年之内摘掉全国贫困县的帽子。
    接到县委办的通知,刘乡长说,这次县里对长岭乡牧场如此重视,要把长岭乡树为脱贫致富的典型,我们一定不辜负上级的期望,一要把牧场建设得更好,二要搞好接待工作,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乡政府办的同志冷不丁地提出一个问题:一天要接待二十多个人,生活咋安排?这一下难住了刘乡长,牧场远在离乡政府二十多公里的荒山上,参观的人在乡里吃饭不合适,到山上又没有好东西招待,怎么办?刘乡长忽然闪出一个念头。他说:“我说个办法,人家领导来参观牧场,这牧场就是养羊,咱们这里啥都缺就是不缺羊,明天领导们来,我们在山上垒两口大铁锅,拣两只大肥羊宰杀,在山上熬两锅羊肉汤,经济又实惠。”大伙一听,不禁拍手叫绝。第二天县委的小车一字型排开,足有二十多辆停在了离长岭牧场五六里的山下路旁,领导们一路风尘来到牧场,大家看到荒岭上建成如此规模的牧场,无不称赞。中午12点,每人一大碗鲜羊肉汤配上两个脆香的烧饼,更让领导们赞不绝口。县委张书记端着羊肉汤喝了一口说:“香,这比吃几百几千块的宴席有滋味多了,你们勤俭节约的精神更值得发扬。”张书记号召,今后无论谁来牧场参观,都只准喝羊肉汤,不准吃酒宴。
    第一批来了,第二批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都对长岭乡牧场特别是那碗羊肉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市扶贫办的领导得知长岭牧场的事,决定到牧场看看。这下可慌了刘乡长,他打电话与县委张书记商量了好长时间,询问接待的事宜,张书记最后在电话中毫不犹豫地指示:仍然用羊肉汤招待。
    市领导来了,他们转圈看了看牧场后表示满意,就是不见大羊群,便问羊呢?刘乡长心慌慌的,说正在联系贷款购买。现在资金是个大问题,希望市里能给扶持点。中午他们端起羊肉汤时,一位老领导提了个问题:这羊肉是从山下买的,还是在山上杀的?刘乡长忙回话:“这是咱牧场的羊,现宰现熬,鲜得很,鲜得很!”这位领导盯着碗里的羊肉和漂在汤里厚厚的一层油,皱起眉头问:“一天能宰几只?”刘乡长忙竖起两根手指:“两只,两只!”领导没有再说话,放下羊肉汤就走了。
    刘乡长等着市扶贫办的答复,但眼看牧场的优质绵羊宰完了,还不见上面的精神。于是他沉不住气了,去找县委张书记。张书记正低着头看一份《内参》,一行醒目的标题在张书记和刘乡长眼前晃着:“参观者一年吃掉一个牧场”。张书记沮丧地说:“刚才市里来了电话……牧场暂时关闭。”
    (选自《最好的小小说》,有删改)

【问题】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篇小说描写了长岭乡建牧场,由脱贫致富典型,发展为接待参观者,牧场羊快被吃完的过程,故事情节曲折新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
    B.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运用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描写方式,准确巧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C.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市扶贫办领导对刘乡长他们的做法不满,就是通过老领导表情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D.这篇小说运用典雅凝练、风趣幽默的语言,反映了农村脱贫致富深层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艺术感染力强,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5.结合全文的内容,分析文章的标题“一碗羊肉汤”的作用。(5分)
    6.文章的主人公刘乡长是农村基层干部的典型,你对这一形象有何评价?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答案】4.C
    【解析】A项,“脱贫致富典型”不准,只是脱贫项目,尚未脱贫致富。“结尾出人意料”不全对,结尾也在情理之中;B项,“肖像描写”文中没有体现;D项,“运用典雅凝练、风趣幽默的语言”不对,本篇小说语言朴实无华。
    【答案】5.①文章围绕“一碗羊肉汤”行文,标题是文章的线索;②文章围绕标题“一碗羊肉汤”塑造人物形象,在市领导、刘乡长、张书记、县里不同层次的领导和“一碗羊肉汤”的关系中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③“一碗羊肉汤”揭示文章的主旨,“一碗羊肉汤”致使一个农场消失,发人深思,反映出农村脱贫致富中的若干问题,揭示文章的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从线索、主题、人物等角度展开。
    【答案】6.①刘乡长作为基层的领导既有值得赞扬的一面,也有值得批评的一面;(2分)②他希望带领当地人脱贫致富,能因地制宜,真抓实干,在荒岭上建立牧场,头脑灵活,积极争取,面对频繁的参观者,他用羊肉汤来接待,向县委书记询问接待事宜,希望市扶贫办扶持牧场。(2分)③他又没有原则,缺乏远见,为了不辜负领导期望,为了让参观者满意,无休止地宰羊接待,使得牧场的羊大幅减少,也没有彻底摆脱迎来送往的官场作风。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针对人物的言行进行评论。刘乡长建立牧场和杀羊待客是评价的核心事件。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关于书法中的匠气
  • 下一篇:奇绅鸿儒刘大鹏
  • 【推荐文章】

  • 别相饯诸友①

    【原文】 别相饯诸友① 何景明 双井山②边送客时,满林风雪倍相思。 西行万里遥回首...

  • 四块玉·闲适

    【原文】 四块玉 闲适① 关汉卿 旧酒投②,新醅泼③,老瓦盆④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

  • 海棠

    【原文】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①,香雾空朦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高...

  •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原文】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

  • 夏意

    【原文】 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

  • “蝴蝶效应”和“混沌理论”

    【原文】 蝴蝶效应 和 混沌理论 197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混沌学开创人之一洛...

  • 【最新文章】

  • 别相饯诸友①
  • 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 四块玉·闲适
  • “说书”艺术:第七块醒木
  • 海棠
  • 有科学家认为,由父母选择基因“组合”下一代
  • 国学大师饶宗颐
  • 审美“关系在先”及其自由性
  • 后庭花
  •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写)文诵诗赋。及长
  • 塞上听吹笛 听晓角
  • 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元人杂剧
  • 张岱年:将爱国之心转化为求真之志
  • 新批评“反讽”理论的主要阐述者是布鲁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