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公鸡

发布时间:2021年7月2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岑燮钧  文章ID:49585  浏览:

【原文】
    公鸡
    岑燮钧
    杨瑞凤曾是剡剧界的头牌老生。
    在舞台上,她气场极大,任是怎样的名角,都得喊她一声“爹爹”或者“老爷”,看她行事。她一开腔,声若洪钟,丹田震动,喷口激越,气势磅礴。可是,到了台下,卸了妆,人们发现她只是一个小老太。
    晚年的杨瑞凤已很少登台,因力她身体好,眼睛也不好。
    剡剧是小生小旦戏,清一色的女演员。女孩子自然不大喜欢演老生,所以,来杨瑞凤处拜师的不多。
    目下倒是有个学生,是自己剧团的,叫李敏。可惜李敏先天不足,长得太秀气,声音也不够洪亮,时有雌声,是为大忌,这让她很是操心。每次来上课,她都逼着学生喝人参汤,希望她能长壮些。偏是李敏对气味过敏,捏着鼻子,喝参汤如喝毒药。渐渐地,她来得不如以前勤了。
    杨瑞风一个人过活,住在底楼因为眼晴不好,很少出门—日,天蒙蒙亮,忽听得公鸡的叫声,她立马来了精神,想起多年前自己模仿公鸡的叫声.对着“狮子短缸”,(一种盛物的瓷器)练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终于练成剡剧界最苍劲的老生腔。看来,李敏也得试试这一绝招。
    她沿着小区细细探听,原来是不远处的邻居家传来的她一连敲了几次门,都没反应,直到晚饭时分,才等到主人。
    她在院中果然看见了一只金黄威武的大公鸡,原来是邻居家乡下的客人送来的。杨瑞风说明来意,邻居似乎脸有难色。杨瑞凤出了高价,邻居才舍得,她抱到家里,很是高兴,因为市场上很难买到大公鸡。
    没有鸡笼,只得散养。结果,院中到处都是鸡屎。
    每天早上,她听到公鸡的鸣叫,就如公鸡看到母鸡而颈毛奓起一样,也是热血上涌,以至于一度还产生了眩晕公鸡一声长鸣,她也一声长鸣,公鸡听到应和,更加叫得欢于是,院中叫声此起彼伏,仿佛有一群公鸡在打鸣,引得四邻“侧耳”。
    可惜,李敏一直不来上课她等得心急,就打电话过去,那边李敏说,身体不爽,杨瑞凤只能徒呼奈何。
    这天晚上,她实在等不住了,看月色如昼,街灯如市,觉得自己固然目力有限,似乎仍可一试。于是,缚了公鸡,放到藤篮里,一手提着,一手搭着人行道内墙,摸索前往。一则看看李敏身体怎样,二来也与她深入探讨一下女子老生的唱腔问题。这些年,偶有她出席的会议,她必振臂高呼剡剧须重视老生当,可惜应者寥寥。倒不是她难耐寂寞,她是寂寞惯的,只是艺不传人,心有不甘,就仿佛做婆婆的总不见媳妇肚子大起来心里着急一样。
    她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城市平坦的大道上,不敢走路中央,就是人行道也是靠边站。有几个小孩子看看她古董般的藤篮和一只雄鸡,感觉遇到了魔法世界的巫婆。好不容易总算摸到了李敏家。这一路足足有好几公里吧。“李敏在家吗?李敏在家吗?”
    她的喊声在夜空中显得特别铿锵有力,带着舞台腔,完全像一个老头。
    过了半晌,李敏下来了,脸蛋又是苍白又是红扑扑。“先生,你怎么走来了?”剡剧界管老师叫先生,无论男女。
    “我来看看你,你看我给你买了什么。”
    “一只鸡?先生你又破费了。”
    “哈哈,这不是一只普通的鸡,这是一只大公鸡,它是先生的先生,是你的太先生!杨端凤说话时带着职业性的舞台夸张。
    过了会儿,李敏的老公下来了,让她们落座,看着杨瑞凤忘情地给李敏讲老生唱腔,他只能讪讪地退下。
    杨瑞风带着李敏发声,只可惜公鸡还不到报晓时分。她一边自己亲自示范,一边叮嘱李敏明晨早点起来,观察公鸡怎样发声。
    “你看小小一只公鸡,它的声音这么饱满,可传教里为什么你的声音在舞台上推送力了不强?我们戏曲界有一句行话,叫字字送听,你要好好练习。
    这一教就是三个小时,李敏的老公儿次下来又上去终于,他耐不住了,说今晚就到这里吧,否则要累着杨老师了。
    “不妨,不妨!”杨瑞凤依然沉浸在舞台上。
    “你送送先生吧。”李敏对老公说。
    送到半路,杨瑞凤不再让李敏老公送,说自己来得就去得,并教育不是剡剧中人的李敏老公多担待,让李敏多吃些,养胖些,才有力气唱戏。
    “杨老师,李敏她怀孕了,吃不下!”
    “什么,李敏怀孕了?太早了吧……”杨瑞凤想说说什么,终于咽下,“啊哟,那我应该送一只老母鸡!”
    这一晚,杨瑞凤半夜进的门。
    小区里有人听到,凌晨两三点,有公鸡报晓。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

【问题】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通过剡剧界头牌老生杨瑞凤用公鸡教徒弟李敏练嗓的事情,写出了剡剧老生这一优秀传统戏剧行当逐渐衰落,即将失传的严峻现实。
    B.当杨瑞凤跟邻居说明想买公鸡的意图后,邻居“脸有难色”,等到杨出了高价,邻居才肯卖,说明杨的邻居很会借机挣钱。
    C.买回公鸡后,“院中到处都是鸡屎”“引得四邻‘侧耳’”说明杨瑞凤尽管老生唱腔造诣很高,但生活不讲卫生,不会处理邻里关系。
    D.小说结尾“小区里有人听到,凌晨两三点,有公鸡报晓”写出小区里无人关心杨瑞凤的生活,侧面写出剡剧老生行当的衰落。
    5.结合全文,分析概括杨瑞凤的形象特点。
    6.小说以“公鸡”为题目,请分析“公鸡”在小说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答案】4.A
    【解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B项“说明杨的邻居很会借机挣钱”错,文中没有体现;C项“引得四邻‘侧耳’”的是“院中叫声此起彼伏,仿佛有一群公鸡在打鸣”,另外“说明杨瑞凤尽管老生唱腔造诣很高,但生活不讲卫生,不会处理邻里关系”错误;E项“小区里无人关心杨瑞凤的生活,侧面写出剡剧老生行当的衰落”错误,小说结尾“小区里有人听到,凌晨两三点,有公鸡报晓”是写杨瑞凤因剡剧老生行当没有人能传承而彻夜难眠。
    【答案】5.①剡剧老生艺术功底深厚。第2段对杨玉凤年轻时舞台上表现的集中描写、第10段与公鸡对鸣的描写,表现出杨玉凤老生唱腔声音洪亮,力量铿锵。②传承剡剧老生行当的高度责任感。买公鸡、送公鸡、主动上门教弟子等情节都表现出杨对剡剧老生行当的热爱以及急于传承下去的责任感。
    【解析】首先从文中找出对杨瑞凤刻画的相关内容,然后再进行分析概括。如第2段对杨瑞凤年轻时舞台上表现的集中描写、第10段与公鸡对鸣的描写,表现出杨瑞凤老生唱腔声音洪亮,力量铿锵。说明她剡剧老生艺术功底深厚;写她买公鸡、送公鸡、主动上门教弟子等情节都表现出杨对剡剧老生行当的热爱以及急于传承下去的责任感等。
    【答案】6.①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情节。②烘托人物形象。买公鸡、送公鸡等情节写出杨瑞风对传承剡剧老生行当的高度责任感;与公鸡对鸣写出了杨玉凤深厚的剡剧老生唱腔功底。③杨瑞凤和李敏两人对公鸡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剡剧老生行当后继无人,优秀传统艺术逐渐衰落、即将失传的主题。
    【解析】首先从文中找出对杨瑞凤刻画的相关内容,然后再进行分析概括。如第2段对杨瑞凤年轻时舞台上表现的集中描写、第10段与公鸡对鸣的描写,表现出杨瑞凤老生唱腔声音洪亮,力量铿锵。说明她剡剧老生艺术功底深厚;写她买公鸡、送公鸡、主动上门教弟子等情节都表现出杨对剡剧老生行当的热爱以及急于传承下去的责任感等。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所谓批评实际上就是一种判断活动。因此,艺术批评就是批评家根
  • 下一篇:钱基博先生学行小传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