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作为欧洲海外扩张而形成的学科,人类学与全球化具有千丝万缕的

发布时间:2021年7月3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7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9642  浏览:

【原文】
    作为欧洲海外扩张而形成的学科,人类学与全球化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时至今日,全球化已经渗透进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活中几乎无所不在的要素。所谓全球化,就是指人群、物品、资本、技术、信息、符号、观念等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和高速的流动,所形成的不同社会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与频繁互动。
    全球化的过程,实质上是跨越民族国家边界的过程,也是理论家们所说的“非领土化”。全球化的基点在于,突破或超越民族国家的领土边界为范围的市场体系以及法律政治和社会文化。由此,形成了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之间既相互对立又依存的关系。
    民族国家与全球化相生相克。民族国家的形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和保障。民族国家为其领土范围内的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劳动力和资本的有效配置和生产、交换、分配的顺利运行,提供了法律依据、社会秩序和控制机构,并“画地为牢”似地为领土范围之外的介入设立了森严的壁垒,从而为资本主义在本国范围内的孕育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当民族国家领土范围内的经济要素不能满足机器大生产发展到一定成都所提出的生产资料、劳动力、市场和资本投资等需要时,以突破民族国家边界为前提的全球化,就成为不可遏止的洪流。至20世纪初期,欧洲殖民主义将世界版图几乎瓜分完毕,而其结果却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后世界各地民族主义运动的勃然兴起和创建民族国家的浪潮,最终瓦解了持续近4个世纪的西方殖民主义体系。摆脱了殖民统治而建立起的民族国家,为了国家的富强和国民的福祉,又纷纷放弃闭关锁国的治理理念和自我结构自给自足的生计模式,转而选择市场经济体制和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策略。否则,只有承受经济贫困、发展落后和政治边缘化的后果。正是在这种相生相克的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含义、形式和治理逐渐转换和更新,全球化的模式不断创新,程度趋于深化。
    民族国家建构的实际结果,是多族一国成为民族与国家关系的基本状态,由此形成了在一个国家之内存在着人口绝对数量占多数的民族和人口绝对数量不占多数的少数民族、主体民族与非主体民族的区别。获得民族国家的主体民族地位和统治权力的统治集团,利用媒体等各种手段,努力建构全体国民的共同体意识,以维护国家的完整统一。而对自己的生存现状不满意的非主体民族或族群,则通过媒体,强调自身文化的特殊性与散布民族主义甚至民族分离主义,以谋求独立建国。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全球化时代的意识形态景观。
    (摘编自何明《全球化及其人类学论题》)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全球化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常态,所以正确认识全球化是非常必要的。
    B.当资本主义发展至机器大生产阶段时,现今意义上的全球化就已经开始了。
    C.因为民族的形成与国家的创立关系密切相关,所以要求它们必须同步完成。
    D.民族国家的完整与统一,往往受到非主体民族的散布的民族主义的挑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论部分既提出了全球化的论题,又指出了人类学与全球化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B.文章重点论述全球化的发生发展的机制,以及它与民族国家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C.文章从两个维度论述民族国家因其创建过程不同而各有特点,它们没有共同点。
    D.文章从民族主义的产生机制角度,论述了它是伴随全球化和民族国家而产生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民族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技术等交流会越来越频繁。
    B.今天,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如果还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就必然会被贫困落后困扰。
    C.民族的形成与国家的创立本是不可分的统一形态,它们没有绝对的时间先后顺序。
    D.一旦一个或多个非主体民族不满意自己的生存状况,它们往往就会谋求独立建国。

【参考答案】
    1.A
    2.C
    3.B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B项,曲解文意,由原文“以突破民族国家边界为前提的全球化”和“全球化的模式不断创新和程度趋于深化”的表述知B项错误。C项,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要求它们必须同步完成”的意思。D项,强加因果,“民族主义产生的根源”应该是民族国家中对“自己的生存现状不满意的非主体民族或族群……以谋求独立建国”。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曲解文意,依据原文的表述:“然而,从总体上看,民族国家是民族的形成与国家的创立齐头并进,相互建构、相互依存的过程和统一的形态”可知,民族国家之间在总体上还是有共同点的。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张冠李戴,原文表述的对象是“摆脱了殖民统治而建立起的民族国家”,而不是“任何一个民族国家”。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错误地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对照分析。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 下一篇:一条短裙
  • 【推荐文章】

  • 鹧鸪天·离恨

    【原文】 鹧鸪天 离恨 纳兰性德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

  • 清平乐

    【原文】 清平乐 张炎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去年燕...

  • 水调歌头·游览

    【原文】 水调歌头 游览 黄庭坚 瑶草①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

  • 微山湖上静悄悄

    【原文】 微山湖上静悄悄[1] 李木生 在微山湖畔的马坡乡,默默地掩埋着东方的 罗密欧...

  • 凉州词

    【原文】 凉州词 孟浩然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

  •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原文】 菩萨蛮 春风试手先梅蕊 赵令畤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①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

  • 【最新文章】

  • 材料一:传统与传统文化是人们生存和处理同外
  • 盖①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②,
  • 萤火虫
  • 近年来高颜值“网红书店”不断涌现,猫的天空
  • 【甲】人胸中久不用古今①浇灌之,则尘俗②生
  • 真情实感
  • 南瓜·茄子·小鸡
  • 北冥有鱼
  • 学弈
  • 日出
  •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流行语生
  •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在阅读方面,人类与动
  • 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
  • 行板如歌
  • 鹊桥仙·夜闻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