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

发布时间:2021年7月14日  更新时间:2024年6月13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0008  浏览:

【原文】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的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人服务的。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
    (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2016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
    B.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C.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观赏价值。
    D.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围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
    B.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采用总—分一总式结构模式,材料翔实,逻辑严密,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
    B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
    C.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
    D.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

【参考答案】
    1.B(A项,“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不正确。原文指的是“保存下来的古建筑”。C项,“轻观赏价值”于文无据。D项,强加因果;且“西方古建筑”扩大范围,原文为“一座哥特式大教堂”。)
    2.D(“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的说法错误。文章认为,中同传统建筑并非不如西方,两者各有特色。)
    3.A(“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于文无据。)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虎丘题壁
  • 下一篇:回家过年
  • 【推荐文章】

  • 公无渡河

    【原文】 公无渡河 李白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

  • 金陵酒肆留别

    【原文】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①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

  • 读书是风雅乐事

    【原文】 读书是风雅乐事 鲁先圣 ①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

  • 无脑却机灵的海参

    【问题】 1.将下面四句话分别填写在文中括号中(用字母序号代替),它们的次序依次是( ...

  • 柳林酒家小楼

    【原文】 柳林酒家小楼① 陆游 桃花如烧酒如油,缓辔郊原当出游。 微倦放教成午梦,...

  • 寻石记

    寻石记 迟子建 ①我们童年所做的游戏,稍微有点新意的,也不外乎让一个小伙伴扮成白军...

  • 【最新文章】

  • 回家过年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
  • 公无渡河
  • 18岁的哥哥,侠骨生香
  • 材料一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最
  • 传统文化短视频,顾名思义即是记录传统文化的
  • 《桃花源记》用【】的讲述,从时间和空间两度
  • 材料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件小事引来
  • 水仙
  • 金陵酒肆留别
  • 在新生报到的时候,你作为志愿者,热情地为新
  • 成语“望梅止渴”出自《三国演义》,请简述与
  • 学生上课按身高排座位,这似乎已成了班主任的
  • (6)面对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象,一名游客激
  • 一天晚上,去朋友家玩,朋友正给他4岁的儿子